課堂上,無論是傳道授業,還是解疑釋惑,都需要教師動嘴來講,因此,教師上課也被稱之為“講課”,人們評價教師總會說他或她課“講”得怎么樣。可見,教師的工作離不開一個“講”字。語文教師成天與語言文字打交道,其有無肚才?口才如何?課“講”得怎么樣?更為人所關注,為學生所期待。語文課堂需要有老師講出來的精彩,那么,怎樣才能講出語文課堂的精彩呢?
一、學問作底,方可講出語文課堂精彩
教師精彩的講解能夠折射出自身深厚的語文素養,教師的課堂講解是否精彩,與教師的學識、能力、方法、態度息息相關,這其中,教師學識是最基礎和最關鍵的。
就學識能力而言,語文教師應該是個雜家。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語文教師擔當的任務是多方面的,不僅要傳播知識,塑造心靈,去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要做學生的生活導師和道德引路人,擔負起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任務。文道統一,教書育人,古來已然,擔此大任的語文教師應博覽群書,“多讀書則胸次自高”,教師的淵博學識來自堅持不懈的讀書與學習,唯有如此,教師才能以更高的境界,更有品位的教學,帶給學生更多的教育和影響。
教師學識水平高,胸藏萬匯,談吐不凡,“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然會吸引學生親師信道。試想這樣一種情景:講臺上,教師講得妙語連珠,意興盎然;教室里,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置身于這樣的課堂,教師講得縱橫捭闔,游刃有余,學生聽得“思接千載,心游萬仞”,師生共同完成的是一次次思想的沖浪和精神的遨游。在這一過程中,哪一個學生感受到的不是語文的魅力和教師的睿智,誰人的心靈不受到觸動和震撼呢?
二、章法在心,在精講導讀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構建
當前,大力推行新課程,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針對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事實,有人提出要“精講多練”“還課堂給學生”“變講堂為學堂”,提法很好,理念新穎,但在具體實施當中,很容易出現輕視或否定教師課堂講解,把學生的學習任務不負責任的扔給學生的矯枉過正現象。須知“精講”是對講解提出更高的標準,讓教師精選話題、精煉內容,用精彩的語言來講課,而非刪節講解內容和一味壓縮講解時間。任何時候,課堂都需要教師“情動而辭發”“披文以入情”的講解來營造一種詩意雋永的氛圍,讓學生置身其間,感受文化的魅力,參悟知識的精妙。
課堂從來都是師生聯袂演出的舞臺,它不會是沉默的,成功的課堂教學呈現的是師生教與學的默契配合與有效對接的知識生成過程。這一過程不可缺失教師的導入、闡述、分析、講解、拓展、歸納,教師的點撥與講解往往會貫穿課堂始終,這是課堂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就語文教學而言,若倚重于學生在課堂的學,學生可能側重了知識積累,而忽略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或者說是側重了記憶,而忽略了思考,對知識的掌握總是流于直覺與片面,不能全面、深入、立體的掌握知識,這是不可取的,也會留下許多學習的缺憾。
對高中學生而言,淺嘗輒止、浮光掠影的學習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課堂上,他們期待教師縱橫聯系、旁征博引和深度開掘,藉此來拓展知識視野,調動思維活力,培養學習興趣,進行知識建構,有效完成學習任務。當然,講解不是滿堂灌和滿堂講,而是引導啟迪和渲染熏陶,語文課堂也不需要給學生去灌輸什么,作品本身會感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當好“導游”,以導讀為主,講好作品,讓作品本身去感動、影響和教育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
三、明確任務,講新講美講透知識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應該說能夠選編進入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是經典佳作,文質兼美,都是文化瑰寶和思想精髓;篇篇文章,無不具有豐厚人文精神和豐富審美情趣。講授這些課文,需要教師在教學語言的選擇、教學內容和安排和思想觸角的延伸上有通盤的考慮和準備,要注重方法的探索,力爭把課講新、講美、講透,讓課堂激蕩智慧、充滿生機、精彩紛呈。
語文要講出新意,教師必須認識到文學是人學也是社會學,只有把文學作品放到廣闊的人文背景中,才能講出味道,學生才喜歡聽,才能吸引學生跟著老師的講解走。“新意”來自老師對課文的深入了解及由課文引申的感悟和哲理。只要老師把課文講活了,其“新意”也就順理成章的出來了。
講得美呢?首先要精講,講到點子上。對每一篇課文的講解,教師滿懷激情,突出重點、難點的去講,不可面面俱到,沒有取舍;其次,要突出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特點,施展教師語言的魅力,聲情并茂的將所要講解的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心田,能點燃他們內心的激情,激蕩起他們心頭的層層漣漪。
所謂講得透,應該是就語文教學的效果而言的。追求精彩的語文課堂,講課時教師往往喜歡引申聯系和對比分析,走“深刻路線”,容易誤入夸夸其談的爛泥塘。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態度嚴謹的講課,只講自己搞得懂、弄得清的知識,切不可故弄玄虛,亂講一通,讓學生云里霧里聽不明白。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出現,還是讓我們記住魯迅先生的一番告誡吧:“一條小溪,明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也許還是淺點好。”講透每一個知識點,以免誤導學生,誤人子弟!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