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職業教育老師,對于不良行為習慣已形成多年的職高學生,深感身上肩負著更多的教育責任。要給他們時間、給他們機會一點點去改掉,更要放大優點、縮小缺點,這樣做來,不知不覺中就發現了他們的很多的可愛之處,在此,和大家分享。
有一次學生學了這么一篇文章 ——《小狗包弟》,我在教室里偶爾聽到學生們關于送走包弟行為的討論,覺得很是有意思。
這篇課文的主要價值,首先在于它的認識作用,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十年動亂的社會現實,以及當時的人們普遍的命運窮困、人性扭曲的狀況,由此而產生課文應有的認識教育作用,包括現在的高中生在內的所有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那個年代,就像我們經常教育下一代不應該忘記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新中國建設史、中國現代史、中國近代史一樣;課文的價值還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問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顯示出一個正直的成熟的作家嚴于解剖自己、敢于說真話的勇氣和度量,進而可以引發學生對過去那個年代甚至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討和拷問,這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關于這些課堂上都處理得很不錯了,在課間休息時,不知道誰突然提了這么一個話題:巴金能不能不送走包弟,如果不送走,包弟的命運可能會是另一番樣子了。我覺得學生會想到這點,可能是課文中有關作者撰文用意聯想而來,作者以自己對愛犬包弟的“出賣”與“背叛”,譴責自己的懦弱(這從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當然如果沒有這場浩劫,這種懺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我覺得學生討論的有趣之處主要在于有個學生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小狗可以不被送出時,聯系到了社會上親生父母遺棄孩子這個現象。
這個學生說到,現在社會上,有的父母因為自己窮養不起,或者因為孩子有先天殘疾無力撫養,就把孩子丟了了事,每當記者采訪到時,就會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的苦衷。這個學生很氣憤地說,這些狠心的父母們說自己的做法是想給小孩找條活路,這個理由,于情于理都講不通吧,其實,他這是為自己開脫責任,為自己的不負責任尋找理由,現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是要負刑事責任的。處在病中的孩子,經歷了母親的離去,父親的拋棄,這些變化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正是因為這些經歷,使他們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懂事,甚至,在他們和父母相見的那一瞬間,他會像成年人一樣,默默地流淚??吹竭@樣的孩子,我們會覺得很心疼,然而,現在社會上,這樣的事情多得太讓人寒心了。比如,有一個出生才三天的嬰兒,大熱天的,竟然被自己的親生父親丟在荒山上,4天4夜之后,才被好心人發現,可是,孩子身上被蒼蠅、蚊子咬得渾身上下都是密密麻麻的紅點點,眼睛、鼻子、耳朵里全部都是蟲子,已經奄奄一息了,醫生看了都忍不住掉眼淚。這些孩子都是無辜的,他們不會說話,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那些做父母的怎么能下得了這樣的毒手呢,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利呢?
所以,對于小狗被遺棄的行為,學生覺得和現在這些現象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太自私,太不負責任了,當處于困境時,總是先想到自己的利害,無論是忠誠的小狗還是親生的孩子,都成了自己的犧牲品。人能不能不論境遇如何,對自己應該負起責任的人或物,都永不言棄呢?負起自己應該負的責任呢?就像那位70歲時出于好心收養了一個被人遺棄的小孩,十年來,卻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照料這個全身癱瘓的孩子的老人——謝成九一樣,有了他們的存在,就不會有這么多的悲劇再發生了。
學生的話引起了我的深思,學生的有這樣的想法真是一點也不讓我感到奇怪。我們學生大多在生活中都經歷過被人放棄。因為成績,被老師放棄,因為學習,被家人放棄,他們幼小的心靈一定早早就對“放棄”二字充滿了敏感。所以,做一名職業教育老師,我們更應該做到始終如一的讓愛的陽光灑滿學生的心里,用賞識的眼光去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鼓勵他們自信、自尊、自愛,只有對他們永不言棄,才能幫助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潑灑青春色彩。
從那以后,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教育學生每一天都要面對難以預料的問題,可我沒有怕過,也沒有因此而懈怠過。鳳凰之美須在涅磐之后;黃金之美須經高溫的冶煉;絲綢之美須得有那吐絲數次痛徹肌膚的嬗變。我想教育學生之樂須在努力雕琢中,形成美玉后。永不言棄,這是教師的使命,也是我永遠不變的信念和追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州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