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來?!彪S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角色內涵也更為豐富,要求教師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合作者、學習者。要實現教師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生學習促進者的角色轉換,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位積極的、有效地教育教學研究者,這既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要求,也是教師作為學生促進者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才能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斷走向成功。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徑和方法,不斷引領教師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形成了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針對知識經濟時代特點,我們引導教師認識知識是財富,學習是手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變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與發展,從而樹立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專業才能成功的理念。
加強學習,教師首先要養成系統讀書的習慣。因為沒有系統讀書,就不能有博大的教育情懷,就不會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更不可能有反思能力了。
為此,我們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并制定了學習制度。要求學中悟、學中做、學中思,寫好讀書心得筆記。如: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系統閱讀一份專業雜志。規定集中學習時間每周不少于兩個小時。讀書形式:自學、集中輔導、專家輔導學相結合。實行獎勵制度:通過學習,提高學歷和有成就的教師,學校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二、校本教研,自覺實踐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重心,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實際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主體,用以解決發生在學校現場的教學問題為主的一種教研活動方式。校本教研要求校長、教師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主體,校本教研主張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我校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讓每個教師參與其中。
1.注重自我反思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作為教師,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呢?充其量只能當一輩子教書匠而已。教師要使自己盡快成長起來,就要堅持反思,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點,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育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
教師可以兩種形式進行自我反思:一是寫隨筆類反思日記??梢詫懗晒适滦缘慕逃龜⑹拢研@里的點滴故事寫下來,寫整個事件中自己是怎么處理的,有哪些收獲,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敗經歷。當然,也可以寫成工作日志,簡短易記,條分縷析地寫下每天的收獲與感想,便于自己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二是圍繞課堂教學寫教后記?!敖倘缓笾А保⒁獍呀虒W過程中給人啟迪的地方寫下來,反思成功之舉、失敗之處、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學生之見……正是這看些似平常卻給人深省的課后記,能使我們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使自己從經驗型向科研型方向發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2.定期開展研討
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各個層次的教學研討活動。如骨干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評優課、新教師亮相課、同題異構課,讓不同層次教師展示自己的風采。為加大課堂教學的研究力度,每兩周組織一次“教研活動”和“課題研討”,讓每位教師談自己在教學和研究中的困惑,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問題,大家相互切磋,共同研討。通過活動讓教師實踐新課程,解讀新課程,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3.實施“青藍工程”
校本教研應該是面向全體教師的研究活動,中青年教師應成為其中的主力軍。首先,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努力使肯鉆研、勇創新、有潛力的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骨干教師。我們實施“青藍工程”,要求青年教師“師徒結對”,讓老教師傳、幫、帶,師徒雙方互相聽課,評課,共同反思,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學校每年都組織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臺。其次,鼓勵學校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積極參加各級教研部門組織教學基本功大賽和優質課大賽,讓他們在大賽中增長才干,提升教學水平。3年來,我校共有12位教師在桐城市和安慶市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大賽中獲獎。
三、專家引領,專業提升
對于年輕教師來說,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漸漸地進入教學的真境界,但如果缺乏專家的引領,則很難達到教育的最佳境界,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專家與名師都有自己的獨特思想、見解和經驗,我們聆聽他們的報告,觀摩他們的課堂,接受他們的指導,不但能給我們許多啟迪,還能促使教師開拓視野,反思自己,找出差距,模仿創造,超越自己。因此,我們十分重視開發這方面學習資源,創設交流時空,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讓教師與名師、專家交流對話。每年,我們都請桐城市教研室專家到校進行指導,組織廣大教師參加省、市教研會與名師報告會。2010年4月,我們還請來了安徽省農遠新星汪玉清老師和安慶市學科帶頭人、桐城市語文課改中心組名師方捍東老師來校上示范課,讓教師在學習研討中提升自己。為了讓教師開闊眼界,2009年8月,我帶領語文課題組骨干教師遠赴西安,參加了第七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聆聽了專家的講座,觀摩了18位名師的優質課。2010年4月,學校又派2名英語教師到黃山,觀摩了第四屆全國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學習教師受益匪淺。2012年3月,我帶領學校各學科教研組長到馬鞍山,參加了第七期全國典型初中“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學習“同課異構”的創新做法。4月,我又組織全體初三教師遠赴山東參加全國中學有效教學實踐策略研討暨山東名校高效課堂現場觀摩活動,學習了山東省實驗中學、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名校先進的教學模式,體驗了自主、開放、高效的課堂,全體教師感到耳目一新。為了促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2009年12月,我帶領學校優秀班主任到蚌埠,參加了2009年“蚌埠之旅”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研討會。2011年5月,我又帶領全校班主任,參加了安徽省中小學班主任專題研討會,讓班主任們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育人之道。正是因為有了專家的引領,同仁的幫助,我校中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有效更新,同時也拓展了視野,使他們在不斷地智慧交流中獲得了專業發展。
四、課題研究,自我發展
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為推動學校課題研究的開展,激活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主動性,增強教師間的互動交流,學校要求各教研組根據本組實際情況,積極申報校級、市級、省級課題。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有安慶市課題一個,安徽省課題一個。在課題研究中,我率先垂范。2008年6月,我根據農村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與寫作的現狀,牽頭申報了安徽省課題“農村中小學課外閱讀與寫作策略研究”,自己擔任組長,帶領全鎮中小學語文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為之感動。該課題自2008年10月開題研究以來,由于研究人員分工明確,團結協作,課題研究成果豐碩,并與2011年11月順利結題。我撰寫的《如何指導農村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1年第6期上發表。學校成立了湖畔文學社,創辦了《湖畔》校刊,舉辦了故事會、讀書報告會、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等一系列專題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促進了學生快樂成長。通過課題研究,也形成教師多讀書、勤研究、常寫作的氛圍。我們要求教師圍繞課題研究撰寫優秀教學設計,教育教學論文,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行為。針對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及時邀請有關專家來校指導,解除教師在研究中的困惑,提升他們的理論研究水平。教師在研究中嘗到了甜頭,增強了自信,激發了自我發展的意識,取得了豐碩成果。3年來,我校共有20多位教師在多家報刊發表了教育教學論文,有40多位教師的論文在市級以上論文評選中獲獎,有8位教師被評為桐城市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教師個體得到了發展,也有力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