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寫好文章,需要好的材料,但很多考生在寫作文時苦于沒有材料,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甚至胡編亂造,這樣,當然寫不出好的作文。那么,從哪里去尋找作文材料呢?途徑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在閱讀和寫作之間架一座橋梁,在品讀、欣賞那些優美的課文的同時,也讓這些文章中的素材為我所用,讓課本中的素材來充實、美化自己的作文。
【素材挖掘】
春天,我在這片土地上,用我細瘦的胳膊,緊扶著我銹鈍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樹根、石塊,磕絆著我的犁頭,消耗著我成倍的體力。我汗流浹背,四肢顫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剛剛開墾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我無須問為什么,也無須想有沒有結果。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該自怨自憐命運怎么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悶著腦袋,拼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我絕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我的四季》
每天,我望著掩蓋著我的種子的那片土地,想象著它將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如一個孕育著生命的母親,期待著自己將要出生的嬰兒。我知道,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
——《我的四季》
我曾張開我的雙臂,愿將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張大幕,為我的青苗遮擋狂風、暴雨、冰雹……善良過份,就會變成糊涂和愚昧。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一次災難里沉沒。而強者卻會留下,繼續走完自己的路。
——《我的四季》
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我的四季》
【運用指南】
角度一: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直面艱難困苦是生命賦予的責任。“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只有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腳踏實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素材適用于與“青春”“挑戰”“歷練”“心態”等相關的話題、材料或命題作文。
角度二: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事實可能恰恰相反:付出與收獲有時根本不成比例。誠然,當我們在春天滿懷希望地播種,秋天卻得到干癟的谷粒時,我們會感覺一腔熱血付之東流。可再一細想,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希望是人生航程不滅的燈盞。素材適用于與“希望”“前進的動力”“期待”等相關的話題、材料或命題作文。
角度三:表面風光耀眼的成功人士背后總是有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你的一生是需要你自己用心、努力地去經營的。挑戰人生——我們別無選擇,因為命運總是青睞堅強的人。素材適用于與“挑戰”“堅強”“歷練”“命運”等相關的話題、材料或命題作文。
角度四:人生之路千姿百態,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卻可以以“負責”這一最好的人生態度活出自我,活出真正的人生。素材適用于與“責任”“人生”“模式”“自我”“付出”等相關的話題、材料或命題作文。
【素材運用】
在眾人皆茍且偷生的時候,偏有一個叫岳飛的漢子特立獨行,想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展一世豪情。他將精忠報國謹記心間,為領土完整浴血奮戰。在眾人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之時,偏有個神智清醒的魯迅,要以筆為匕首,直指舊社會的愚昧與腐朽,將中華這條沉睡的巨龍從夢中喚醒……(課本素材運用)他們都處在混亂的年代,卻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為信念而奮斗不息。
——2011年遼寧省高考滿分作文《特立獨行》
舉世皆醉而我獨醒,眾人皆濁而我獨清。(課本素材運用)中國的文人中,向來便有許多特立獨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們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他們熱愛“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恬淡,他們鐘情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他們傾心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潔凈……(課本素材運用)縱然身處污泥之中,他們也要開出高潔的花!
——2011年遼寧省高考滿分作文《特立獨行》
主題聚焦
反 思
□牛 銳
【主題闡釋】
敢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人類的大智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思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反思是一種品質,使我們清醒。不斷地反思,我們會避免犯重復性錯誤。反思,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會錯過即將到來的機遇。沒有反思就沒有新的發現。在痛苦中反思,我們不再孤獨;在閑適中反思,我們不再空虛;在奮進中反思,我們不會偏離目標;在安逸中反思,我們不會沉淪;在失敗中反思,我們不會氣餒;在成功后反思,我們不會停頓。
【素材展示】
一、出獄后反省自我的劉曉慶
2011年12月,劉曉慶獲得“劍橋世界名人榜暨首屆杰出領域之杰出華人”榮譽。對于能得到這個電影以外的榮譽,劉曉慶感到特別的開心,并以火紅的“戰衣”出席頒獎禮。她說:“小時候,我喜歡望著滿天的繁星,憧憬未來。我相信我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一顆星,因為這樣的愿望,任何的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了我前進的腳步。今天,我能與在世界各個領域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文化的傳承而作出杰出貢獻的人一起接受這個榮譽,是‘我的路’的新坐標,我將繼續充滿情感地生活,在我永恒的藝術之旅上,留下更多的坐標。”
劉曉慶曾經是影視界的“女強人”,上世紀90年代“下海”經商,經營房地產、化妝品和影視產業,據說三年就融資50多億元。1999年,美國《福布斯》財富雜志將她列為大陸富豪第45名。但在2002年,因涉嫌漏稅,她被羈押422天。
過去,劉曉慶是一個很張揚很“狂”的人。她曾多次宣稱自己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成功是女人最好的補藥”。“出獄”后,她卻對專程采訪的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吳小莉坦言“自己在順境與贊揚聲中頭腦發暈”“我覺得我已經有足夠的時間來反省自己”。
素材解讀:劉曉慶有句名言:“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成名的女人難上加難。”從一名小演員到中國“影后”,劉曉慶付出的艱辛毋庸置疑。遭受人生挫折之后,她能夠如此反省自己,較之當今某些矯揉造作的“明星”,這一點還是值得欽佩的。劉曉慶的事例給我們深深的啟示,也表明了反思的重要性。蕭伯納說:“成功網羅著大量的過失。”人生漫漫,一個不懂得反省的人,只會在摔倒之后摔得更痛,在失敗過后再次受挫。反省會讓人避免一錯再錯,反省也會讓人擁有勇氣和力量。
適用話題:挫折 反思 告別過去,走向新路 不諉過不卸責 正確選擇
二、TCL的反思大會
2011年12月16日,TCL集團實現了液晶電視年銷量突破1000萬臺。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進入“全球千萬級彩電俱樂部”。與此同時,根據DisplaySearch對2011年第三季度液晶電視出貨量的統計數據,TCL液晶電視出貨量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成為全球第七。
就在去年,TCL集團舉行了“速度經濟與變革創新——TCL集團20年成長反思研討會”。在大會上,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坦陳TCL在成長過程中的兩大戰略失誤。利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環境和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機遇,TCL集團20年來實現了高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大,有很多經驗要總結,但也有一些失誤需要反思。其中有兩個戰略性的失誤:一是沒有抓住國內通信產業發展的機遇;二是實行多元化準備不足。
素材解讀: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就必須像TCL集團一樣不斷反思自己的發展歷程。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反思是一個伴隨著我們人生腳步前進的長期過程。生命的價值在于追求和超越。如果沒有反思,超越無疑只是空談。因為沒有認真總結自己的過去,自然無從評價自己的得失。反思是一種審視,更是一種調節。低沉的時候,不要悲觀,你會看到光明;昂揚的時候,不要狂妄,你會認識到自己還有不足。把握合適的尺度,調整合理的心態,你才會勝不驕,敗不餒,審時度勢,不斷前進。
適用話題:總結 激勵自己 成為王者 糾正錯誤
三、巴金晚年的痛與夢
2011年12月1日至2日,第十屆巴金學術研討會在滬舉行。88歲的畫家、作家黃永玉稱巴老為“巴先生”,這次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參加研討會,并參觀他曾多次踏足的巴金故居。掛在巴金故居門廳口的一幅豎著頭發的巴金肖像畫,作者就是黃永玉,“我喜歡巴老這張古典的與眾不同的面孔”。畫上題一首詩《你是誰?》:“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三個問句,回答只有一句:“我是人!”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愛祖國、愛人民、愛真理、愛正義,“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的巴金,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給予了我們一個時代的精神。
1978年12月,歷經“文革”苦難的巴金老人開始執筆晚年最為重要的作品——《隨想錄》。在《隨想錄》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寫交代的經歷。巴金這樣說過:“我怎么忘記了當年的承諾?我怎么遠離了自己曾經贊美的人格?我怎么失去了自己的頭腦,失去了自己的思維,甚至自己的語言?”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責,在開始寫作《隨想錄》時不住地折磨著巴金。正是這種精神的痛苦,成了巴金晚年寫作的動力,這與他當年在巴黎寫下《滅亡》中的片段時的精神狀態頗為相似。用他自己的話說,“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
素材解讀:我們不僅對工作反思,對學習反思,還要對自己反思。反思可以使人認清目標,反思可以使人更加謙虛,反思可以使人展望未來。巴金老人歷經“文革”的苦難,晚年仍時時反思自身,并以此為動力,創作了《隨想錄》,不愧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適用話題:理性 完美思想 不怕痛苦 靈魂救贖
四、無車日:讓反思更有價值
2011年9月22日,是主題為“綠色交通·城市未來”的“中國城市無車日”。
機動車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機動車污染已經成為濟南市主要大氣污染源之一。在上個世紀,英國和美國曾經發生過兩次比較大的空氣污染事件,讓民眾深受其害,一個是五十年代及以前的“倫敦煙霧”,一個是六十年代的“洛杉磯煙霧”,這兩起空氣污染事件均由人類的環境污染行為所引起。其中“洛杉磯煙霧”就是因為當時洛杉磯機動車數量迅猛增加,而洛杉磯的地形非常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散發引起的。環保專家說,假設一輛車一天行駛20公里,那么少開一天車能少排放35克的污染物。如果每天有1000輛車主動休息,對空氣質量的貢獻可想而知。
素材解讀:說到底,“無車日”就是城市的一次行為藝術秀,是人類對汽車以及由汽車折射出的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一種獨特的反思形式。它并非能現實地解決擁堵、污染等各種問題,但卻傳遞出一種低碳理念,讓“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以一種更節約、更友好的方式來生存和發展?如何讓人與車、車與自然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更為和諧?
適用話題:集體反思 建設性 效率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