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落筆寫下第一個字起,你就輕輕地撥動了我的心弦,奏起一曲古老而又磅礴的樂章,在我心中,久久回蕩。
漢字,是你撥動了我的心弦!
起初,我懵懵懂懂,字也寫得歪歪扭扭,慘不忍睹。后來,我決心練字,認真學習后才驚覺漢字的魅力。
第一個筆畫是“撇”,筆尖輕輕落下,稍稍一頓,再瀟灑地畫出一段優美的弧線,一氣呵成。那一“捺”,尾部沉重端莊;那一“點”,輕巧的一回鉤,仿佛有道不盡的無限風情;那一“豎”,筆直挺拔,似撐起了一方天地……橫豎撇捺,蠶頭燕尾,回轉鋒鉤,漢字的魅力令我完全沉浸其中。
筆畫構成的漢字精致而意韻悠長。我常常想,造字的倉頡一定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他將大自然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千山萬水,日月星辰,全都繪成了一個個可愛的漢字;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幅動人的畫。“田”,簡簡單單地將一個框隔成了四格,那整飭的土地頓時浮現在我眼前。“休”,夏日炎炎,旅人走累了,便倚靠在濃密的大樹旁休息,多么生動形象!這一個個方塊字包含的便是整個乾坤。
因為漢字,我與中國古典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雨雪霏霏”的悠悠相思,“大漠孤煙”的奇特壯麗,“地崩山摧”的壯懷激烈,“春水煎茶”的悠閑寧靜。它讓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也讓關西大漢,擊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沒有什么能比漢字更能給我帶來身臨其境之感。翻開歷史,我站在沙場上,金鼓猶振,斷刃未銹,抖一抖衣袖,落下的是快意恩仇的霜花。我倚在城門樓外,旌旗染血,刀光劍影,起義幡起,遠處的未央宮火光沖天。我躺在緩緩前行的小舟上,入耳的是清脆鳥鳴,臉頰旁是甜甜的蓮子香。我坐在回閣縵轉的廊邊,欣賞一池映日荷花。
左手春華,右手秋實,一轉身就是一生。我在漢字的天地里呼吸日月,俯仰晨昏。
我執一盞記憶的馬燈,漫步在漢字的世界里,耳邊飄蕩的是漢字撥動我心弦的旋律。
誰的身影被流光照亮,永恒如一顆星子?時光不歇,似水流年,那首樂曲在我的心弦上久久飄蕩,回響不止。
■
本文構思的最大機智在于:逐層深入,情思蕩漾。文章能沿著“形——神——韻——文化”的脈絡,逐層拓展開“你(漢字)”的豐厚內蘊。而隨著對“你”解讀的不斷深入,“我的心弦”也被一次比一次更強勁的叩擊、撥動。這就使文章有了意蘊上的動感,在逐層推進中將主旨向更高層次推進。
【作者系江蘇省阜寧中學學生,指導并置評:姜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