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已揭曉,獲得該榮譽的人物有科學家、醫生,有教師、鋼琴師;有干部,有群眾;有做母親的,有做女兒的……他們的名字再一次打動了人們的心,感動了整個中國。
朱光亞
【主要事跡】
朱光亞,湖北武漢人,著名科學家。他青年時期求學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核物理學的學習和研究,25歲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6年,他參與籌建近代物理研究室,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開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事業,朱光亞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負責并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制造與試驗研究,地下核試驗的攻關,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他為我國核事業的教育、試驗、發展提出了許多戰略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的重要思想和建議,為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實現我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獲獎名片】
中華之光
【推選委員評價】
陳章良:“縱覽全局,心懷祖國,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保衛的是家,捍衛的是尊嚴,顯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
閻肅:“肅然起敬,卓越功勛,他代表的群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
【頒獎辭】
人生為一大事來。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胡忠、謝曉君夫婦
【主要事跡】
在去藏區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2000年,胡忠在晚報上看了一篇關于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動了支教的念頭。他帶著妻子到當地考察后,兩人為當地的艱苦狀況所震驚。孤兒學校處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縣塔公鄉,是一所福利性質的民辦公助寄宿制學校。胡忠以志愿者身份來到塔公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是他每月的報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喚下,妻子帶著三歲的女兒也來到這里支教。生物老師、數學老師、圖書管理員和生活老師,三年時間里,謝曉君嘗試了四種角色位置。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創辦了,她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甚至是保姆。之后,她甚至把工作關系轉到康定縣,并表示“一輩子待在這兒”。
【獲獎名片】
高義薄云
【推選委員評價】
杜玉波:“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新鮮最健康的紅潤。這一票,我要表達向他們的敬意和贊美。”
于丹:“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頒獎辭】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
吳孟超
【主要事跡】
吳孟超,男,90歲,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科技獎獲得者、中國肝臟醫學奠基人、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生。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肝臟科臨床醫生,更是一位杰出的醫學研究者,我國肝臟外科醫學奠基人。抗日戰爭時期,身居海外的吳孟超響應黨的號召,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國內。50年代,他投入肝臟外科的研究,和兩位同事組成了三人“攻關小組”。在艱苦的科研環境下,用做乒乓球的賽璐珞當灌注材料,做成肝臟標本,并創造了肝臟解剖的“五葉四段”理論。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并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吳孟超總是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吳孟超一生愛國愛黨,他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
【獲獎名片】
肝膽春秋
【推選委員評價】
胡占凡:“吳孟超總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愛對待肝膽外科事業。醫者仁心,一個偉大的醫者,不僅憑醫術,更憑仁愛感動世人。吳孟超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醫學泰斗。”
任衛新:“吳老以九十高齡,與患者肝膽相照。作為醫生,作為軍人,他都是一座豐碑。”
【頒獎辭】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劉偉
【主要事跡】
劉偉,無臂鋼琴師,23歲。“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劉偉的勵志名言。這個小伙子的獨特經歷和強大的內心世界讓很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劉偉出生在北京普通人家,10歲時因一場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的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兩年后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9歲學習鋼琴,一年后就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
【獲獎名片】
隱形翅膀
【推選委員評價】
易中天:“無臂鋼琴師劉偉告訴我們:音樂首先是用心靈來演奏的。有美麗的心靈,就有美麗的世界。”
陸小華:“腳下風景無限,心中音樂如夢。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么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
【頒獎辭】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楊善洲
【主要事跡】
楊善洲,男,享年84歲。楊善洲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他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5.6萬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97%以上。楊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今朝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不僅如此,他還帶領群眾修建了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了4公里余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農戶通電通路。2010年5月5日,楊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為他頒發的20萬元特別貢獻獎中的10萬元捐贈給保山第一中學,另外10萬元捐贈給大亮山林場。他去世前,還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獲獎名片】
公仆本色
【推選委員評價】
孫偉:“楊善洲的六十年告訴我們:大公無私、堅守信念、一生奉獻依然是黨員干部的根本。”
陳淮:“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么?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頒獎辭】
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