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一花一世界。”
我惑而問之:“何為其然也?”
佛祖笑了笑,彈指間,把我?guī)У搅藲q月的溪流邊……
一
我來到了溪流的左岸,岸上的綠草叢中,點綴著幾朵星星似的野花。撥開雜草,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叢淡雅的黃菊在這金秋十月靜靜地開放了。慢慢地,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陶淵明的身影,看到他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余暉映襯下,他的背影雖顯滄桑,但卻像一朵充滿活力、充滿生機的金菊。
哦!原來菊花是古代詩人清雅的標志。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這是陶淵明對菊的稱贊;“耐寒唯有東籬菊,金蕊繁開曉更清”,這是歐陽修對菊的歌頌;“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這是唐寅借菊對命運的感慨;更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樂觀、開朗的性格,跟菊花深秋霜降還盛開的品質不也相似嗎?
在菊花的世界里,清苦的是生活,怡然的是靈魂。
二
緩緩地,睜開雙眼,我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了溪流的右岸。與左岸不同,右岸的地上全是枯黃的草。放眼望去,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枯草的黃是那種沙漠里的黃。突然一陣風吹過,紛紛揚揚飄下一大片紅色的花瓣,掉落于枯草叢中。抬頭望去,一朵朵梅花傲然屹立于枝頭,執(zhí)著而堅定,像唱著一首激越的生命交響曲。我想起了高吟“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
笑”的毛澤東,想起了低訴“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想起了悲慨“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秋瑾,想起了高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想起了大喊“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梅香飄溢,那不朽的聲音,是精神世界里的芬芳。
在梅花的世界里,怒放的是骨氣,不屈的是靈魂。
……
站在歲月的溪流邊,我拾起一朵朵花,放在手心,香味彌漫在空氣中,沁人心脾,余味無窮。此時此刻,耳畔傳來一首醍醐灌頂?shù)馁澝涝姡鞘怯娙送?/p>
廉·布萊克的《天真的預言》:一粒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剎那里收藏。
■
這篇文章的構思十分精巧,開頭佛與“我”的問答充滿情趣。主體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在溪流的左岸和右岸所看到的景象。左岸是菊花,右岸是梅花,兩種花代表兩個世界,兩種花引出對歷史人物不同的感受與思考。作者以菊花為媒介,引出陶淵明、白居易、唐寅、蘇軾等歷史人物,揭示清苦的人生內涵;以梅花為媒介,引出毛澤東、魯迅、秋瑾、譚嗣同、夏明翰等近現(xiàn)代人物,歌頌他們的骨氣,贊美他們的精神。結尾處用《天真的預言》中的詩句,既照應開頭,又深化主旨,留給人無窮意味。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學生,指導并置評:王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