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長河,燦若星空,文化大師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近來,一位位大師仙去,人們總是擔憂地說:“世上再也沒有大師了。”何謂大師?我以為真才學、真性情、真君子者,是為大師。
遙想當年,“狂人”劉文典在一次講課講到一半時突然宣布下課,將余下的內容安排在周三夜里的操場上講。原來星期三那天是農歷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講《月賦》。夜幕下,皓月當空,清風徐來,學生席地而坐,先生負手而立。青色的衣衫被風微微吹起,他入迷地講解著《月賦》,講到情深處便抬頭望望月亮,儼然魏晉雅士。與其說劉文典是講給學生聽,不如說是講給月亮聽!或許只有劉文典這種真正的大師才懂得情景交融的美不光在詩文中,也在生活中。先生啊,我多想切身體味您的至真。
您是多么閃耀的明珠。作為熱情大方的沙龍女主人和文化精英,您以
那強大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樣富有才情與熱情的學者和作家: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您的人生如此與眾不同。林徽因啊,林徽因,當日本侵華開始,當戰火彌漫您的故鄉,當您四處漂泊,當李莊的那段艱苦歲月籠罩在原本不該承受這一切的您的身上時,您可曾后悔?我知道您沒有。當您協助梁思成完成《中國建筑史》時,我知道您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傷但沒有鄙俗。先生啊,我多想親近您的至美。
十年動亂,陳寅恪看著自己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被洗劫一空,心痛不已。他在床上呻吟著說自己快不行了,但轉而又說:“我不寫完這兩稿,
我不死。”于是在昏暗的房間中,他一人就著小箱子汗流浹背地寫作。陳先生,當您雙目失明之時,您擔心的是什么?是您那創作長達十年之久的《柳如是別傳》,還是門外高音喇叭里叫囂的怪聲?您這么一個堅強的人為什么會淚流不止?是痛心好友弟子相繼離世,還是痛心“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喪失?先生啊,我多想為您擦干眼淚,看清您眼中的至善。
時光如流水,大師已作古,而大師的精魂卻根深蒂固。先生,您是如此的超凡脫俗,赤子真情,永遠呵護心中的一方凈土,展示給世界以至真。先生,您用青春和熱情,去堅持,去探索,去接受磨難,以溫暖人心的光輝照耀世人,展示給世界以至美。先生,您的雙眼是無聲的語言,似乎能透過黑暗照亮我們人生的旅途,展示給世界以至善。
先生,你們不在乎文化大師的美名,只為將一種精神永遠傳承。我相信,這個時代一定會涌現出更多的大師。
【作者系上海市閔行第二中學高三(4)班學生,指導教師: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