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2011年前三季度的地方財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始終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長速度。從去年元月至9月,該市財政收入完成1339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八成以上,這是財政增收時代的一個地方縮影。
但是隨著今年經濟形勢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全國各地相繼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各個地方財政收入的窘況也浮出水面。經濟大省廣東,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9.7%,較上年同期回落12.32個百分點,創近3年來同期最低增幅;江蘇增長12.8%,增幅回落18.2個百分點;此外,河北等地財政收入也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財政真的是從增收轉到減收了嗎?在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過程中,我們是否該冷靜的考慮一下里面的“虛胖”問題呢?
稅收的重復
“首先,精簡稅收,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的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安體富認為。
安體富表示,一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稅制有重復收稅的問題。比如現在我國最大的稅種是增值稅,以前就是生產性的增值稅,這是因為生產性的固定資產沒有抵扣,所以需要重復征稅。重復征稅什么意思呢?簡言之,以前增值稅是生產型的,現在我們逐漸把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因為消費型的就可以完全抵扣了,但是現在轉得并不徹底。機器設備是固定資產,我們現在把它由生產型轉成消費型,也就是固定資產中的機器設備里面含的增值稅可以抵扣,但是按固定資產投資來說,機器設備所占的投資比重從來沒超過四分之一,就是沒超過25%。真正的大頭是廠房建筑物,占60%以上,仍然是生產型的。所以轉換的不徹底,只轉了四分之一。就這個重復性征稅計算下來,每年可能多征5000億以上。
還有就是營業稅,以前是按營業全額征收,沒有抵扣,現在為什么營業稅改增值稅?就是為了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所以營業稅也是重復征稅的。結合我國這兩個比較大的稅種來看,重復征稅非常嚴重。換句話說,就是經濟增長越快,GDP越多,稅收重復得越厲害。反之,經濟下滑了,稅收就相應的下滑得厲害。在我國的稅收制度里面,重復征稅的問題是制度性的,所以他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在梳理歷年財政收入的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財政收入(包括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往往都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安體富在接受《新理財》記者采訪時說:“大概1998年以后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隨之財政收入也達到了高速增長的勢頭。經濟出現下滑,財政收入也會出現下滑。從1998年到現在,除了中間有兩年稍微差一點,總體上確實是發展比較快。而且咱們國家的財政收入的漲幅高于GDP,是由我們的分稅制本身造成的。”
正常降速區間
對于高速增長的財政收入,安體富還提到,關于經濟效益的問題。因為經濟發展的時候企業基本在盈利,經濟效益好,盈利比較高,所以企業交的所得稅就比較多。經濟下滑的時候,企業就可能盈利降低,甚至是虧損,所以企業所得稅也會隨之下降。包括個人所得稅也是如此,經濟形勢好,社會就業狀況良好,收入就多,交個人所得稅就多,否則就少。所以所得稅和經濟效益有關系,而經濟效益和我們國家的經濟繁榮發展又存在極大的關系。
那么這種高速增長是否與價格也有關系呢?安體富肯定了我們的猜測:“這個要看具體情況。當經濟發展時候,通常物價比較高。那么,GDP是按不變價來計算的,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是按現價來計算的,所以經濟越繁榮就越容易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也就造成了稅收收入超過GDP的增長。所以他與價格有關系。像1998年的時候,經濟不景氣,價格肯定是下降的,那就會走向反面。”
綜上所述,先前財政收入的飛速增長大致可以歸為三個原因,一個是制度性的根本原因;第二個是經濟效益的好壞;第三個是價格起伏的狀況。
告別兩位數
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看,地方財政的漲幅大多回落到接近個位數。這是否說明財政進入到減速時期?“從長遠看,我們的財政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兩位數的增長了。”安體富說:“正常的增長應該是8%或7%,其實對比國外,這樣的數都已經很高了。在這種情況下,財政收入和GDP按道理說應該大體相當。可以高一點,但不能高的太多。”
安體富認為,該是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時候了,現在由于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向政府和企業傾斜,居民收入是越來越下降,在GDP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少,我們現在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如同實行結構性減稅與政策調控一樣,國家在政策上應該有所調整。
“今年預定的增速是7.5%,現在還沒有到7.5%呢,有的地方就害怕了,頂不住了。”安體富說。他認為,減速過程中一定會有地方受不了,那么就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地方財政稅收少了,就用費來代替,收費大幅度上升。安體富說:“非稅大概增長40%,50%,等于是體內損失體外補,這就說明我們的政策不到位。”
他表示,無論是先前財政收入增速發展,還是現在出現的非稅上升的情況,都是說明我們的政策體制有漏洞。眾所周知,我們的財稅收入最終是由經濟程度決定的,“國內也不能總靠投資解決問題,2009年投了4萬億刺激經濟,現在造成了地方10萬億以上的債務。再來一次,恐怕地方財政就撐不住了。”安體富表示,財政的“減收”實際上是一種對財政正常增速的回歸,甚至是一種對正常經濟形勢的回歸。有百利而無一害。
安體富說:“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整體都在轉,現在政策要調整結構,因為不調整不行了。所以財政收入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高速增長了,這個階段是我們必須要做的,根據這個結構性調整,現在的財政收入回歸了一種正常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