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央企和地方龍頭企業得到國家大額補貼,不少地方小企業對相關財政補貼政策要么表示補貼難拿,要么表示“沒什么感覺”,形成企業補貼兩重天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財政對企業補貼分配沒有達到預期的調結構促轉型目的。
企業補貼生態鏈
財政補貼已成為不少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有業內人士說,“你的企業領補貼了嗎”,已成為業內流行語。有的地方上市公司嚴重虧損甚至有被ST的危險,而年終地方財政的給力“一補”,使其扭虧為盈,這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企業“吃上了財政飯”,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拿這些年的家電補貼來說,存在虛假銷售的違規行為。據家電銷售的相關人士透露,現在家電業的利潤很薄,家電銷售業的利潤更薄。別看那些家電制造商業績好、銷售量大,其實貨全積在銷售商這呢。國美、蘇寧這樣的家電銷售商的銷量沒有增加多少,原因就在于制造商想方設法向國家要補貼,補貼成為了他們利潤的主要來源。如果國家一旦取消了補貼,這個行業的銷售和業績就會暴跌。
記者了解到在某新能源領域,這幾年財政補貼巨大,不少央企也紛紛投入其中,而地方政府也樂意與之合作。有位財政人士說:“這些年只要國家有相關的產業政策要求,地方政府都會積極配合,尤其是涉及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方面。其實這些項目投入都很大,很多小企業不敢介入,我們主要是怕后續資金跟不上。而央企資金充足,更接近國家決策層,這些對政府都是有利的?!钡牵簧傺肫笤讷@得大量補貼經費后的“工作成績”主要是給國家相關部門做研究報告。
在農企補貼方面也存在此類問題。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南方某企業管理人士說,現在鄉鎮能拿到補貼的企業主要是各地與農業相關的龍頭企業,當地政府重點扶持,并且還主動幫他們進行項目“包裝”,然后報給農業部門,最后錢打入企業?!耙b這個首先規模等等方面就必須達標,但現在要達標很難,而不達標就拿不到補貼。比如有的項目的面積才40畝‘包裝’之后能到80畝,當然也不能全靠這個,包括設施農業、種植農業、養殖農業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水分在里面。其實地方也很難,一個是沒錢難發展;二是沒補貼投資也不愿意來,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庇谑堑胤秸伴_動腦筋“想方設法搞補貼。
隨后記者就某個項目問及現在補貼的具體數額時,他稱:“到我們手里的就25到28塊錢左右一個平方吧。”“鄉里往市里報是多少一個平方呢?”該人士起初推說不知。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他最后說:“反正就我的了解而言,肯定不低于50塊錢?!薄澳鞘欣锿±飯竽??”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回答。
“這些補貼在企業中使用效率如何呢,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回答記者說:“如果你真是做這方面產業的,那還是有用處的。不過現在還是有一些投機商以假項目之名獲取財政補貼,并把這些錢轉移到其他產業?!?/p>
“這些問題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很難,我覺得工業可能還行,但農業方面比較難。”
“為什么這么說?”
“資金生效時間太長了。比如種棵蘋果樹,要等五年以后才能談收益如何,再說還有自然和其他不確定因素,時間越長風險越大,你說怎么解決?”
圈外企業“不在乎”
有被補的圈內企業,自然就有沒補上的圈外企業,而他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記者走訪了南方某地一些中小企業,一位小型企業主說,他們沒有收到任何財政補貼?!笆切麄鞑坏轿粚е履銈儾恢绬??”“這倒不是,主要是要求太高了,而且我們不少企業也不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自然不在補貼范圍?!薄半y道一點機會也沒有嗎?”“是的,如果通過正規渠道絕對拿不到財政補貼。我以前做過紡織這一行,原來1克棉花大概只能出100支左右的棉紗,這幾年技術好了也肯定超不過200支。但是政策要求的可能是500支或者更多,那些先進的機器都是從日本進口的,要上千萬的投入,一般中小企業不可能單在機器方面就拿出這么些錢的。”
“你們不會覺得不公平嗎?”他的回答倒有些出人意料:“其實也不能全賴政府不給補貼,很多中小企業確實存在產能落后的缺陷。上次有一個美國老板到我們這里來,他要求棉紗的品質又輕又薄,很多企業工藝不好,根本生產不出來。一邊是大企業,技術好、管理理念新、產品附加值高、收益高,政府肯定是要支持的;而另一邊的小企業,工藝落后、消耗大、產品附加值低、沒有競爭力、接不著單子,政府肯定避而遠之了。我覺得政府應該在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這一塊多下工夫,單純的補貼還是沒什么效果?!?/p>
記者隨即采訪了當地財政局的相關部門,據負責人說,目前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主要還是以銀行貸款支持為主,財稅方面主要采取的是提高增值稅起征點。他也承認目前這方面力度不是很大,“真金白銀”的補貼就更少了,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沒什么感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