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少年兒童讀者的閱讀傾向和心理特征,淺談如何做好有利于少年兒童人格成長的閱覽室導讀輔導工作和素質教育。
關鍵詞:基礎圖書館;少兒讀者;導讀;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B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22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4-045-03 收稿日期:2012-02-20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努力。為廣大少年兒童做好導讀工作,是少兒讀者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亦是對少年兒童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1.少兒閱讀心里特點分析
1.1 少年兒童讀書的閱讀傾向是與他們的心理成長和閱讀能力分不開的
一般來說,少年兒童的閱讀心理可歸納為4點:① 閱讀動機不明確,隨意性較大。② 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強,興趣廣泛。③ 尚未具備獨立思維能力,同學之間互相影響傾向較明顯。④ 非自主式的,在老師、家長所圈定范圍內閱讀。
1.2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兒讀者閱讀心理相差較大
雖然少兒讀者有一些共同的閱讀心理,但受少兒身心發育、識字多少、知識水平等因素影響,不同年齡段的少兒讀者閱讀心理相差較大,筆者按少兒成長階段闡述少兒讀者閱讀情況:
學齡前:這一階段的孩子好動、貪玩、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影響、形象思維為主,閱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目的不明確,自制力差,興趣轉移快,閱讀能力較低,以圖畫豐富、色彩鮮明畫冊繪本為主,需在大人的引導下來認識書中內容。
學齡初期:這一階段孩子對周圍事物有較強新奇感,對圖文并茂、內容較短的圖書有基本閱讀能力,較喜歡神話、寓言、童話和故事類圖書。此時已初步掌握了書面語言,具備閱讀條件,能按自己意識選書,但選擇圖書的能力較差,且好奇心強,時常會出現亂讀現象。
學齡中期:這一階段孩子閱讀目的開始明確,獨立性加強,求知欲得到加深,閱讀能力逐步提高,有一定比較和判斷能力,除了繼續對科幻、漫畫、歷險故事有興趣外,對描寫校園生活文學作品很感興趣,通過這類讀物了解社會,學會判斷、學會與人交往。此外他們對優美散文作品產生興趣,同時開始接觸各類長篇小說。
2.如何做好導讀工作
2.1指導者須具備良好的自身素質
在浩瀚的圖書寶庫里,為天真可愛、探索知識的孩子們當一個熱心而又合格的向導,是一個閱讀輔導員的崇高職責。用自己的“熱心、細心、耐心、愛心”營造小讀者來館借閱的良好氛圍。要做到“百問不倒”就要提高導讀人員自身文化修養,全面掌握文學、歷史、地理、藝術、自然科學等廣博的知識,同時也須具備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
2.2 倡導“多讀書、讀好書”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老師交流。相反,如果看不健康書籍,就會對正在成長的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一些低級趣味的文化垃圾更易直接腐蝕孩子的心靈。因此,我館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充分利用圖書館豐富文獻資料,采取各種形式的宣傳方式向孩子們宣傳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糧。同時采編部把好采購關,在購書上首先要思想上不能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其次書的內容要讓孩子有比較健康、快樂的感受。教導孩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而規范其行為,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和閱讀習慣。
2.3 開辟宣傳陣地,有組織開展讀書活動
為了更好引導小讀者讀好書,在充分利用圖書宣傳欄宣傳的同時,為了加強小讀者和圖書館之間交流聯絡感情,應該成立“文學社”這類活動,同時針對少兒讀者的特點,不定期舉辦童話演講、詩歌朗誦、讀書競賽等活動,會極大促進讀書氣氛,提高小讀者閱讀興趣。經過“文學社”的輔導,小學員的實際寫作水平會明顯提高。
2.4 開展閱讀指導
針對學齡中期小讀者在思想上開始形成道德觀和世界觀的萌芽的特點,圖書管理人員必須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圖書。這時期的孩子常常把書中某些人物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但往往不能全面掌握和評價書中人物的優點和缺點。對于自己喜歡的人物常忽略其缺點,而盲目模仿。對于文藝作品中人物行為的內心世界,不易理解,分不清比較復雜的人物行為。例如,在讓孩子了解“越王勾踐”故事的同時,要指導他們明白“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的意義,啟蒙他們成就大事需磨練意志的觀念。在指導閱讀周處故事時,知道了“知錯就改、浪子回頭”,明白做人的正確態度,這些都是我們在閱讀指導時應加強指導的。
3 .少兒閱覽室違規現象的處理與人性化教育
大多數圖書館的少兒閱覽室的圖書管理是開架式借閱,既方便小讀者又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圖書損毀的事時有發生,有時也發生圖書被盜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不僅是一個閱覽室的管理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教育的問題,下面筆者解決對此類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對策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3.1 閱覽室圖書被損毀被竊現象
因為少兒閱覽室是圖書館的重要服務窗口,所以每年投放在少兒閱讀方面的購書經費是很充足的,大量的生動有趣的圖書吸引著小讀者的眼球。有的小讀者因為對圖書的喜愛等種種原因采取了不正當的方式想方設法把喜歡的書據為己有,有的把書藏在衣服里,有的把書裝在書包中,有的喜歡書中的圖片或封面就悄悄地撕下來帶走,有的小讀者不愛護圖書,借回家中閱讀的時候邊吃東西邊看書,弄得書上沾滿了油污,或在風雨天把書當成了遮風擋雨的工具,弄得圖書變形,有水印。有的小讀者愛在沙堆或工地、田野附近玩耍,還回來的圖書還帶著泥土的芳香。有的小讀者在還和借的過程中,用力把書擲在桌面上,久而久之書的裝訂線摔開了……這樣的現象舉不勝舉。長此以往,圖書館少兒閱覽室的書至少有很多要提前退休下架,損失很大!而且小讀者們時間長了會養成不珍惜公物,甚至盜竊的惡習。
3.2少兒圖書被損毀被竊原因:
3.2.1 圖書館本身管理措施不完善
少兒圖書被損毀被竊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是:圖書館制度制定得不夠完善,執行得不夠嚴格。圖書管理員缺乏敬業精神,監管不嚴。很多圖書館的規章制度都是非常籠統的, 而且不容易被看見。有的小讀者借書好多年了根本不了解還存在有約束力的規章制度,看到的只是圖書管理人員機械地借書還書。所以建立健全既合乎理性又合乎人性的規章制度,發揮規章制度的規范作用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當務之急。
3.2.2 圖書館規章制度宣傳不足以及處罰力度不夠
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不應該只掛在墻上,還應該大力宣傳。很多偷書的讀者認為偷一本書或撕一頁書根本不算偷,根本不了解這種行為屬于違法犯罪行為。
3.2.3 讀者素質教育方面問題
竊書、 污損圖書的事從某一方面反映出少兒讀者缺少道德方面的教育,法制觀念非常欠缺。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智力方面,望子成龍心切,一味注重學習成績,而疏于教育孩子怎樣做人,是非觀念模糊,導致孩子們“以惡小而為之”。
馬卡連柯曾說過:“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從素質教育方面看,人是社會的人,尤其是對于少年兒童來說,整個社會都有教育的責任。學校、社區、各種公共場所,尤其是圖書館這樣的社會文化中心,都有義不容辭的說服教育的義務和責任。
4 .防止減少少兒圖書被竊、 被污損的對策
4.1加強圖書管理
管理人員要熱愛圖書管理工作。應該加強責任心,在歸還圖書時認真核對,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經常隨時巡視書架,隨時整架、排架。經常巡視,就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補破損的圖書,延長圖書的使用壽命。不然小讀者整天目睹破損的圖書,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圖書館的書是可以隨意損毀的。
4.2用完善的服務影響小讀者
少兒圖書管理員們應從自身做好圖書管理工作,美化環境,創造良好親切溫馨的閱覽氛圍。充分發揮少兒閱覽室的社會教育的最佳功能,應從自身做起愛護圖書。輕輕拿輕輕放,破損的圖書要及時細心地裱糊、修復,要做到陰濕天氣關好門窗,晴好天氣開好門窗,確保圖書室溫濕合適和空氣流通,除了打掃之外,還應保持圖書室的整潔。圖書室的美化和擺設要和諧,做到書櫥成排,凳椅整齊成型。總之,整個閱覽環境應讓小讀者有歸屬感,讓他們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把圖書館當成自己的家園愛護,這樣的行為模式是發自內心的,又得到鼓勵和贊許,就會持之以恒。
4.3 對少兒讀者的人性化法制教育宣傳
圖書館在讀者教育中必須注重相關的法制教育,應采取報告會、講座等形式讓青少年們知道作為未成年人,一旦養成種種不良習慣后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很多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受到法律和社會規范的約束,誰違規了誰必定受到懲罰。同時也要明確并尊重小讀者的合法權利,讓他們從如何合理利用圖書館開始學習做一個好公民。
4.4 完善防盜設備
良好的防盜設施是預防竊書的有力保障,在一個設施完善、嚴密、管理井井有條的環境里,小讀者就會自然杜絕違反規定的行為。可在一定范圍內設置監控或安裝磁條,但要安裝得恰倒好處,既要讓小讀者知道,又不要設置得如重重樊籬,充滿了戒備的氣氛。畢竟,少兒閱覽室是散發著書香的知識的樂園,要溫馨,人性化,更不能動輒采取搜身,翻書包的方式來傷害青少年的自尊心。
4.5發揮讀者互相監督作用
獎勵和處罰相結合,人之初,性本善,絕大多數的少年兒童還是遵守規定誠實守信的。可以利用他們熱愛集體的熱忱,讓他們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協助管理員監督。可以貼出適當的有獎監督條款,如有誰發現偷竊損壞圖書行為獎勵圖書證一個等。
總之,少兒的閱讀輔導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工作,應多研究少兒心理學、閱讀動機、閱讀目的,多做正確引導工作,多向小讀者推薦優秀的書刊,通過精神文明種子的傳播,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讓他們在圖書館這個終生的學校里受到文明、高尚的熏陶和真誠有愛心的教育,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