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小學班級管理模式中,很多學校的班級基本上都是以班主任和教師為中心,班級的事情一切都由班主任說了算,學生僅僅作為被管理者,很少考慮到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和需要。把更多的民主還給學生,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責任感,對學生的成長乃至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民主;成長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25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4-051-02 收稿日期:2012-01-20
最近,學校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廣播操比賽,各個班級賽前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比賽成績有好有差,我們班僅在中游。賽后我們班進行了總結,找出了和兄弟班級的差距。在總結中,有幾個學生的看法引起了我的深思,這幾個學生“強烈抗議”評委評判有失水準,理由是當評委的老師沒有一個會做廣播操,打分時“胡打”。學生理由細想一下,有一定的道理。讓一群幾乎不會做操的外行老師給會做操的并且經過了充分準備的內行學生當評委,判斷學生做操的優劣,確實有失公平,也難怪學生有意見。盡管我們當老師的知道,老師評委打分的確很公允,但我們畢竟是“外行看熱鬧”,于理不通。
由此我就想,為什么不讓學生當評委呢?至少讓部分學生當評委,也是給了他做主的權力和機會,讓他們自己來評判自己的比賽。再聯想一下,學校的很多需要評比排隊的活動,比如:演講、歌詠比賽的打分,板報、繪畫之類的評比等等,幾乎都是老師做的“判官”,我們是不是不太放心讓學生做評委?或者是習慣上的思維定勢,根本就沒考慮到讓學生去當評委?目前中小學班級管理模式中,很多學校的班級基本上都是以班主任和教師為中心,班級的事情一切都由班主任說了算,學生僅僅作為被管理者,很少考慮到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和需要。
就拿班級干部的任用來說,有的老師開明一些,就會讓同學們自己選舉班干部;有一些老師保守一些,就自行指定班干部,反正并沒有明確的規定一定要民主選舉或不準民主選舉。我們能不能制定出民主性的班級管理制度,使班級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規可循。比如規定各學校在選班干部或學生會干部的時候,必須經過學生們的民主選舉產生,采取“學生自薦、競職演說、民主投票選舉”的方式,為班級的民主化管理營造 “自主、開放”的管理環境。班干換屆也是一樣,應首先進行班級工作總結,采用全班信任投票制度,也就是這個班干部是否得到全班一半以上的支持,如果沒有就重新選舉。“監督制度”的實行,能廣泛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進行監督,凸現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鞏固班級凝聚力。特別能使同學們能很慎重的行使自己的權利,防止在選舉的時候他們隨便投票。
一個沒有民主氛圍的班級,是沒有生機與活力的。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主張應當給兒童自由、民主。班級的一些活動,我們班主任也不可一手操辦,應該放手交給學生們自己去完成,讓他們運用討論、交流、協商、投票表決、協作等方式,通過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在這方面我有深刻的體會。在班級制度和班級文化的建設方面,我總是本著民主、平等的原則,與學生一起協商班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班規的制定,讓所有學生都認同所制定的制度。班級制度的制訂可以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由班委組織同學通過民主討論的方式找準本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分析其產生和存在的原因;第二步,召開主題班會,民主研究解決辦法。讓每一個學生自主發言,提出個人對班級管理的觀點和看法,也可以讓學生以書面形式提出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要求。我把這些意見和要求收集起來,加以歸納,形成初步方案后提交全班大會討論,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逐條表決通過,最終形成一個對全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班規。“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學生在班集體中都有自己的智慧閃光,同時又被別人的智慧閃光所激活,他們都會從不同角度去完善豐富集體的智慧。這樣制定出來的班級制度就最大限度的體現了班級全體學生的利益,充滿“人性化”。這樣的班級必定活而有序,有序而不死板,也能營造出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生活。
我們班主任可以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談談心,與學生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人和事,與學生尋找共同語言。比如,有的同學喜歡籃球,就與他們談論國內國際賽事、球星,利用課外時間和學生們一起玩,在彼此的活動交往中加深理解與信任。我還每月做一次匿名摸底調查,讓學生把想說的話和班里面發生的事情的看法、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都寫下來,然后經過認真整理,及時處理和糾正問題,并對提出好的建議給予表揚和鼓勵。當然,對于學生的意見,不能一聽而過,而應該認真對待,正確的意見及時聽取,錯誤的意見要幫助他進行矯正。
建立了民主的管理制度,就能使班級的每位學生既是管理者、參與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提高了每一位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使他們在集體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而激發了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了他們的民主意識。柳斌同志曾指出:“民主和法制意識是當代國民最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素質。”“說老實話,我們的民主意識是不強的。民主習慣,民主作風是很薄弱的……由此而造成許多嚴重后果,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所以要從小學會講民主,從小培養民主作風。”
把更多的民主還給學生,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責任感,對學生的成長乃至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