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挖掘事物本質及其因果聯系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就是興趣的主要源泉。”低年級學生對顏色、聲音、動物游戲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采取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們可以先出示這樣幾道題讓學生計算,13+13+13+13,4+4+4+4,7+7+7+7+7+7。學生計算起來既慢又不準確,這時可以再出示很多類似的題,和學生搶答。當學生看到老師計算得又對又快時再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計算得又對又快嗎?”因為老師把這一類題用另一種方法計算,你們想學這種方法嗎?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又如,在教學“年、月、日”一節時,我在講新課前創設這樣的一個懸念:“小東今年八歲了,可他的哥哥小陽從出生到現在才過了三個生日,你知道小陽今年幾歲了?”問題一出,學生感到非常奇怪:小東都八歲了,他哥哥怎么會是三歲呢?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在教學“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節課時,我一上課就向學生“挑戰”:“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判斷出哪些數能同時被2、5、3整除。”同學們紛紛說出很多數,我對答如流,經過同學的驗證都準確無誤。學生對老師的“本領”感到驚奇,并很想知道其中的奧妙,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爭強好勝是兒童的心理特征。利用這一特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如在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以組為單位的“調板百分賽”活動,即調板練習時,每組一人一題十分,解答正確的加入組總分,這樣累計看哪一組在競賽中先取得100分。在競爭的促進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生自己做、自己評,增加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系數,效率也提高了。
二、巧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整個教學效率高低的基本環節,而多媒體教學在這一方面充分發揮其優勢,補充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根據條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尤其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這一優點,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把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形象化,適合了小學生好奇求知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完乘法的初步認識進行鞏固時,如果利用卡片和小黑板只設計一些諸如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讀乘法算式并說說意義等練習是不夠的,學生對這些進行了反復練習,時間一長就會表現出煩躁不安、注意力分散等情緒,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如,“4+4+4”“3個4”“4乘3”與4×3都等于12),熟練計算技能。
視頻演示:青蛙媽媽在池塘里下了許多卵,夏天來了,荷花開了,卵子一個個變成小蝌蚪,它們在河里游來游去,玩得很開心,忽然,他們聽見“呱呱呱”的叫聲,啊,是媽媽在喚他們,可是誰是他們的媽媽呢?請小朋友幫他們找找,好嗎?
幻燈片上的小蝌蚪身上有算式,青蛙媽媽身上有得數,把算式和得數用線連起來。
放音樂,學生做作業,像這樣用多媒體使枯燥的算式變成形象的畫面,變靜為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重新喚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其學習興趣,使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
三、讓學生在激勵性教學評價中認識自我,增強自信
在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愿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的每一點成績,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因為興趣是帶有感情色彩的。
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話語,都是一個微妙的評價。我不放棄每一次學生表現的機會,也不放棄每一個鼓勵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如果學生一道題解得巧,一個問題回答得很好,受到表揚,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的心理情緒,這對于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十分有效。
在學習園地里,我開辟“課堂表現”欄目,采用行為分數激勵制,即每個學生的底分為5分,如果課堂上學生能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課后就加1分。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應把重點放在幫助其分析錯誤原因和改正錯誤上,給予正面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在期待成功。課后仍加1分,一周后給予一定的獎勵。每天的課堂作業,學生一邊做,我一邊批,錯的先不改,訂正后再打√,仍給滿分。使學生養成自我訂正的好習慣。單元測試,給學生寫上鼓勵性評語,如:“你真棒!”“老師相信只要努力,你是最棒的!”“加油!”“不錯!”等,使學生增強了自我意識及信心。
四、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這個廣闊天地,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部分,還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這個廣闊天地,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班級板報、組織學生編寫數學園地、智趣俱樂部、數學迷宮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興趣。
組織數學興趣小組,開展數學競賽等活動,這樣可使那些“吃不飽”的優秀生得到補充糧食,避免影響他們的學習情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知識追求“鍥而不舍”的精神,發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充滿好奇心,學有興趣,學有信心,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可以涌現更多的數學愛好者。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