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英語以其陌生的面孔走進學生當中,它帶給學生全身心的好奇感,使學生對學習懷有極大的興趣。興趣的增長,必然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抓好英語教學的起始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聽說訓練的重要一步。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把網絡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小學生對網絡充滿了好奇,將網絡和英語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正好順應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有著傳統教學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下面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巧用網絡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一些做法。
如今有關小學英語教學的CAI課件不少,但由于其個性不強,很難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而有了網絡之后,教師可根據自己的設想、要求及學生特點,利用Authwore,PowerPoint等軟件來制成符合自己風格的、適合學生口味的特色CAI課件。例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中,學習了What can you do?I can...的句型,在新授前的復習階段,我借助多媒體課件play a guessing game,屏幕上出現5個紅、黃、綠、藍、橙的圓圈,分別點擊會出現不完整的做家務的圖片,用 What can you do?提問,再點擊后才出現完整圖案,猜完一個后仍能回到起始畫面,即5個圓圈的畫面。教師主動設疑,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此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適時拋出疑點,這是解決重點、難點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當學生在興奮時,或急不可待地要獲取某一知識點而束手無策時,我借機出現新的畫面,持續他們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就無法達到預想的效果。
再如,在教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We love animals”一課中,我從網絡中收集大量的動物資源和動畫,制成網頁課件,讓學生坐上網絡快車到森林中“探險”,通過自主操作電腦開展冒險之旅,他們既能認識到大量活潑逼真、能說會唱的小動物(如rabbit, bear, cat, panda, duck, pig, mouse,bird等),在與這些動物們交朋友的過程中,學生也很自然地模仿它們的動作、形態、叫聲,并在看、聽、說、演中迅速地掌握了單詞。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相關的卡通動態,并配上簡單的句子,“I can fly”(bird)、“I can jump”(rabbit)、“I can run”(cat)、“I can shout”(bear),讓學生操作電腦,自主學習小動物的看家本領,隨后以小組協作的方式編演對話、匯報學習成果。有的學生還會結合以前的知識,在表演前自我介紹“I am a rabbit,My name is Tom. I can ...”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樂在其中。由此可見,網絡資源的開放性和豐富性克服了學生見識少的局限,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知識進行交流,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了課堂氣氛。
另外,網絡在英語教學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得到利用,比如,在補充詞匯時,通過網頁元素的圖形、顏色、動畫、聲音、游戲,用在線詞典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再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網上英語教材試聽,參加網上英語角,引導學生上《英語周報》網、《學英語》網、新知堂少兒英語網、迪斯尼英語網等等,使學生在網站的閱讀、游戲等活動中學習、運用英語,從而延伸、拓寬英語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開闊學生的視野,把英語學習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總之,網絡創設了一個聽說英語的環境,讓學生在英語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所以,巧用網絡資源,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是行之有效的學習形式。
(作者單位 江西省寧都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