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的繪畫特點是注意力不穩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動作不夠協調,還停留在涂鴉末期。如何使幼兒從繪畫的涂鴉末期過渡到能掌握繪畫的簡單技能呢?在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一、從培養幼兒興趣入手,開展相關的美術教學活動
為了讓小班幼兒克服對繪畫的膽怯心理,樹立幼兒對繪畫的自信心,我首先從培養幼兒興趣入手,開展相關的美術教學活動。具體做法如下:
1.結合入園教育,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園的環境,以優美的環境熏陶幼兒
2.每天開展十分鐘的美術欣賞活動
教師有目的地選一些幼兒的主題畫或手工作品,采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幼兒聽,或選擇色彩鮮艷的掛歷和圖片供幼兒欣賞。
3.采用游戲的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寬松富有童趣的學習環境能促進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熟悉的生活化情景會使幼兒感到親切和好奇,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繪畫的動機。對于剛進園的小班孩子,他們喜歡隨意涂畫,畫出的東西往往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他們的繪畫活動主要以畫線為主,為了激發幼兒感知曲線和直線的興趣,我帶來一件舊毛衣,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拆毛衣,拆下來的毛衣彎彎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線,幼兒在拆毛衣的過程中,感受到線條的變化,對畫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玩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主動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和顏色。
二、適合小班孩子繪畫技能的教學方法
孩子有了興趣,就可以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在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一套比較適合小班孩子繪畫技能的教學方法:
1.使用一些幼兒熟悉的語言講解繪畫對象的特征
如,把線比喻成木棍。豎線比喻成木棍站立。橫線比喻成木棍睡覺,弧線比喻成木棍彎腰。講解時掌握幼兒的語言特點,幼兒喜歡用重疊詞。因此,在講形象特征時多采用重疊詞,如,圓圓的蘋果、紅紅的太陽等。這樣就能加深幼兒對形象特征的印象。
2.用擬人夸張的手法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可以把要畫的內容編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邊講邊畫。如畫小樹,可編成小木棍練武的故事:有一天,天氣真好,小木棍來到操場上練武。小木棍的身體站得直直的,“叭”的一聲伸出左手臂,張開五指,又“叭”的一聲伸出右手臂,張開五指,身上穿著一件綠色的防護衣。這樣幼兒覺得有趣,繪畫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了。
3.有意識地滲透“點、線”構圖法
孩子有了簡單的技能后,我便開始有意識地滲透“點、線”構圖方法及握筆的方法。在教學中,我著重給孩子滲透“點”的巧妙利用,如,教孩子畫直線時,讓孩子先固定直線兩端的點,然后再把兩點相連,從而使幼兒很好地控制直線的位置和長短。無論畫什么,只要在畫紙上找出相應的“點”,然后用直線或弧線加以連接,一幅畫的輪廓就基本完成。
在指導幼兒繪畫的過程中,可以將“詩畫”教學和“點、線”構圖的方法相結合,利用一些有趣的、適合孩子的兒歌、故事、詩歌等進行引導。
4.相對集中同類教學內容
相對集中同類教學內容可以使幼兒所學的技能得到及時的鞏固,為以后的主題畫打下基礎。如,練習畫圓,可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練習——畫熊貓吹泡泡,氣球把小猴帶上天,小丑丟圈等。
在正常教學活動外,日常可穿插一些美術游戲活動,如,每天早餐后,展開十五分鐘的美術活動,讓幼兒自由選擇顏色繪畫。每周安排一次粉筆地面畫。讓幼兒自由地在地面上用粉筆作畫。這種形式,幼兒無拘無束,是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好形式、好方法。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