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數應用題中,有一類隱含不變量的題目,數量關系變化多樣,解題方法比較多,但一般解法思路比較繁瑣,給學生解題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不但能拓展解題思路、溝通不同題型之間的聯系,而且能探尋出思路單一清晰的創新解法,大大提高學生的解題應變能力,并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簡介如下:
[例題]某工廠A、B兩車間共有480人,A車間的人數是B車間人數的5/3(a),A車間調進若干人后,這時A車間人數是B車間人數的2/3(b)。問A車間調進多少人?
一、創新思維訓練
請同學們想一想:題中哪些量是變化的?哪一種量始終不變?題中條件a、b有哪些不同的敘述形式?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后,教師板書:
條件a:
1.A車間人數是B車間人數的3/5。
2.A車間人數是兩車間總人數的3/8。
3.B車間人數是A車間人數的5/3倍。
4.B車間人數是兩車間總人數的5/8。
5.A車間人數比B車間人數少2/5。
B車間人數∶兩車間人數=5∶8(其余比略)
條件b:
1.這時A車間人數是B車間人數的2/3。
2.這時A車間人數是兩車間總人數的2/5。
3.這時B車間人數是兩車間總人數的3/5。
4.這時B車間人數是A車間人數的3/2倍。
5.這時B車間人數比A車間人數多1/2。
B車間人數∶兩車間總人數=3∶5(其余比略)
教師指明:同學們列舉的各種不同敘述形式都可以相互轉化,并且最終都可以化為我們所需要的比。
二、創新思維訓練
引導學生探尋例題的不同解法,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分組討論,教師巡視輔導,最后各組派代表匯報討論情況。得出以下不同的解法,并能通過比較得出創新的最佳解法。
解法1:先求出不變量——B車間人數為480÷(1+3/5)=300(人),再求現在兩車間的人數為:300×(1+2/3)=500(人),最后求出A車間調進的人數。
綜合算式:480÷(1+3/5)×(1+2/3)-480=20(人)
解法2:根據解法(1)求出不變量——B車間人數后,因為A車間調進的人數相當于B車間人數的(2/5-3/5),從而可求A車間調進的人數。
綜合算式:480÷(1+3/5)×(2/3-3/5)=20(人)
解法3:將條件a變換為:“A車間的人數是兩車間總人數的3/8”;將條件b變換為“這時A車間的人數是兩車間總人數的2/5”。則B車間人數為480×(1-■)=300(人),現在兩車間總人數為300÷(1-2/5)=500(人),最后可求出A車間調進的人數。
列綜合算式:480×(1-3/8)÷(1-2/5)-480=20(人)
由連比可以看出:原來兩車間總人數480人相當于24份,現在兩車間總人數是25份,A車間調進的若干人相當于25-24=1(份),從而很容易求出A車間調進人數為480÷24=20(人)。
師生共同歸結:采取條件a、b的不同敘述形式,都可以看著是不同的新編題目,以上題目的解法各不相同,但由于條件a、b的敘述形式是相通的,所以解答這類題都至少有以上五種解法。在這些解法中,前四種解法算理比較復雜,計算也麻煩。而第五種解法思路單一而清晰,計算十分簡單,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是最佳解法。
三、創新思維訓練
啟發學生運用連比法(第五種解法),快速解答其他不同的問題。教師讓學生思考:原例題的問題可以改成哪些問題?你能很快解答嗎?讓學生對照上面得出的連比進行回答。
原總數∶B車間人數∶現人數
↓ ↓ ↓
= 24∶ 15 ∶ 25
生1:這時兩車間共有多少人?
解:480÷24×25=500(人)
生2:這時A車間有多少人?
解:480÷24×(25-15)=200(人)
生3:B車間有多少人?
解:480÷24×15=300(人)
……
教師再問:如果把例題中條件改為“A車間調進20人后”,原來兩車間總人數未知,那么,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快速解答呢?
生4:原來兩車間共有多少人?
解:20÷(25-24)×24=480(人)
生5:現在兩車間共有多少人?
解:20÷(25-24)×25=500(人)
生6:現在A、B兩車間各有多少人?
解:20÷(25-24)×(25-15)=200(人)(A車間人數)
20÷(25-24)×15=300(人)(B車間人數)
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創新思維訓練,解決了分數應用題中經常出現的一類含不變量的題的解答難點。從題目的條件發散到探尋這類題的多種解法;然后從多種解法中篩選出簡捷、創新的解法;再到運用創新解法的思路解答一批問題。這種訓練練一題、連一串、帶一片,既充分展示了過程,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創新精神,達到了以一當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重慶市云陽縣民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