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預習,大家自然會想到數學、語文課中的預習,而對于美術課中的預習還很陌生,在以前的美術課中,尤其是公開課,很提倡“新”,即課前不讓學生知道要學習什么內容,力求在課堂上通過展示范品或欣賞課件等途徑導入新課,使學生一下子置身其中,有新鮮感,達到突然間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預習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加強了學科內各領域及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美術課中的預習因教學內容不同而形式多樣,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是一種形式。例如,三年級《面具》一課,可以讓孩子一起欣賞祖國不同地域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古跡,了解更多的歷史、地理知識,通過認識地方戲曲人物形象,來感受祖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藝術表現形式,感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燦爛。這樣將不同學科有機綜合在一起,實現了學科的整合。
二、預習能使學生充分地收集材料,使美術作品更具創新性和個性
如果不了解學習內容,只按老師的布置去準備學具,學生會很被動,收集的材料受到局限,影響課堂創作。我在講三年級美術課《機器人》時,遇到了這種情況,做作業時大多數學生都按書中的要求用繪畫或折紙的方法進行造型表現,只有一個女孩的作業讓我感到眼前一亮,她做了一個體態魁梧的機器人,是用晾衣夾組合在一起的,還用橡皮泥做了眼睛和嘴,我欣喜地問她:“為什么這么設計?”她說:“昨天放學回家幫媽媽收拾衣服的時候,腦子里想著美術書上機器人這一課,看到晾衣夾突然靈機一動,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就做了起來?!边@不禁使我感慨:不預習,怎么會有這么巧妙的創作?
三、預習使課堂教學有滋有味,更加順利走向成功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預習會給每一節美術課增色添彩。例如,小學一年級美術《花點心》一課,在學生用彩泥捏塑出一盤盤形美色佳的“花點心”之后,我設計了“糕點店”的模擬游戲,各小組同學分角色表演,由于課前布置了這個游戲,學生合作默契,表演得自然大方,使游戲仿真性更強,學生參與熱情更高,同時鍛煉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總之,在高效課堂理念下,采取適當的形式,布置合適的預習內容,會使美術課達到妙趣橫生、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南區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