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也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運用學科,特別是小學語文,是各種知識的基礎學習階段,搞好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要想搞好語文教學,就要搞好閱讀教學,因為閱讀教學是擴展學生思維、見解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精神領悟的主要方法,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領悟;經驗;策略;方法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搞好某項教學,就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筆者看來,明確學習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很多學生對于學習漫無目的,只把學習當做教師留的一項作業,如此進行學習,學生是被動的,更談不上學習興趣,如果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再加上教師的有效指導,那么閱讀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給大家舉例,有了廣博的知識,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學識與修養,同時有了廣博的知識,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去運用,教師也可以借用一些經典案例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熏陶,比如,古人的“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同時對比現在的學習條件,強化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意志……
二、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在筆者看來,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背會某篇課文,或者閱讀多少文章,更應該注重學生閱讀后的情感體驗以及心得。小學時期正值學生各種情感的成長時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情感體驗,做好小學生的情感教育,以便他們健康地成長。比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文章時,我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模擬,讓他們分別扮演小馬、老馬、牛和松鼠,同時對他們的說話語氣進行訓練,對角色所處的不同情況分別體會,比如,小馬初次遇到河時的無知以及聽了牛和松鼠的話后的矛盾心理,還有聽了媽媽的話之后的堅定意志等等,還有老馬的耐心教育、松鼠的好心勸導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進行深層次的體會,讓他們體驗不同的角色,給他們以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是意義非凡的。又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由于學生讀出語感,所以給人以極大的鼓舞,讓人感到場面的再現,心中無比興奮與激動。同時,還讀出了人民群眾對新中國無比熱愛、崇敬之情,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滲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體現了文中的“情”。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來講是受益終身的,因為閱讀習慣,可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道路。在筆者看來,既然花時間進行閱讀,那么就要做好,比如,應該學會文章中的生字詞、學會一些新的表達技巧、學會運用一些比較好的句子,或者將學到的知識能夠及時地運用到生活當中等等,當然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還需要教師、學生的通力合作,及時反饋,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的效果。
在筆者看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主要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1)要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必須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這樣才有利于準確地從閱讀中獲取信息。(2)要養成動手的習慣。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習慣地對重點詞句、不解之處,做上記號,再勤于動手去查閱工具書及向老師提問。(3)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讀書動口不動腦,則純屬“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這樣便無法理解課文,更談不上創新,也將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讀思結合能力,不斷地去發現問題,在積極的思考中,盡可能地去解決問題,這才是課改中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黃沙鎮學區前辛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