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而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首先要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設計問題,其次要以多種方法保證提問的可接受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每一位教師的追求。圍繞這個目標,出現了很多教學方法,例如,啟發式教學、發現式學習、探究式教學,等等。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需要進行課堂提問。只有課堂提問有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標才會達成。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呢?
一、設計問題要科學
只有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題,才能保證提問的有效性,為此,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設計問題要針對易混知識
在數學中,總會有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教師必須針對這些知識設計出問題,使這些知識通過問題得以澄清。例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易混淆這個特點,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問題設計:(1)仔細觀察,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各有什么特點?他們的區別表現在哪里?(2)試想一下:是不是每一個平行四邊形均能通過剪拼變成長方形?
(二)設計問題要針對盲點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有一些不容易被人覺察到但卻常常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思考數學問題的知識,這部分知識可以稱為盲點知識。針對盲點知識,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問題,幫助學生自覺對這類知識引起重視。例如,在教授“質數、合數與分解質因數”這部分內容時,在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了“質數、合數”等概念以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1是質數還是合數?還是都不是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是質數。可以接著追問:1的約數有幾個?通過這個問題,學生一下子就會明白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設計問題要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讓學生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發散性的重要手段。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多側面多途徑地進行思考。例如,在進行“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個規律,讓學生多側面多角度地理解這個問題,可以先出示一個問題:( )÷8=2……( )。讓學生完成這個題目,然后提出問題:大家是怎么做的?能說說理由嗎?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點撥、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解題規律。
二、提出問題要講究方法
設計問題是保證提問有效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還不行,還必須講究提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提問的有效性。
(一)提出問題要講究以舊帶新
數學知識是一環緊扣一環的,前面的知識如果掌握得好,后面的就很容易理解與掌握了。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通過對舊知識的提問引出新知識。例如,在講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舊知識自然地理解、掌握新知識,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1.什么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如何計算它們的面積?
2.如果我們分別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剪成面積一樣的三角形,那么大家想一下,應該如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3.用面積一樣的兩個三角形,我們可以拼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嗎?你能從中總結出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規律嗎?
4.通過如上的分析,你能說出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嗎?
這樣,通過以舊帶新的問題,使學生進入了探究的情境中,學生利用舊知識,通過歸納、推理、計算、總結,很容易就找到了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
(二)提出問題要講究層次
對于數學問題,如果難度較大的話,一下子提出來學生往往會無法接受,會使學生產生為難情緒,這樣的問題往往就會成為無效的問題。面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分解,通過分解,把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初始的問題要位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終結的問題要能解決最終的問題。例如,在講授“長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準備長方體紙盒,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紙盒并提出問題:請說出長方體的特征,給長方體下一個定義。然后討論如下問題:
1.請說出長方體的特點。
2.在長方體中,共有多少個面?每一個面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在所有的面中,有完全相同的嗎?如何去驗證呢?
3.長方體的棱有幾個?在長方體所有的棱中,有完全相同的嗎?
4.請總結長方體的特征,并給長方體下一個定義。
(三)提出問題要講究變化
富于變化的、靈活的問題才會激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千篇一律的、讓學生一下子就能猜得到的問題就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因此,提出問題要講究變化。還是以“長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直接提出長方體棱長特點這樣的問題,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動手量一量,看看長方體的每一條棱的特點,如何對長方體的棱分類,從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還可以直接問長方體的特點是什么。也可以把問題隱藏在對學生的要求里:用小木棍作為長方體的棱,把橡皮泥作為長方形的頂點,試著搭一個長方體,應該如何選用小木棍呢?還可以反方向提問:如果搭出的立體是用四種不同長度的小木棍,這樣的立體是長方體嗎?為什么?這樣,我們把同樣的問題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表達出來,就使問題產生了新鮮感,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更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徐素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2).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