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信息技術成果已被運用到教育事業中來,傳統的體育課堂模式已不適用。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模式,將新知識、新思想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來,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分析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一些有效性措施。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體育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更新教學內容,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
當前,在新課改革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符合實際,操作性比較差,使課堂變得空洞無趣;一些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已不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要求,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不科學,生硬、呆板的課堂教學,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另外,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練習強度很不夠,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夠,教師一般只注重自己的講解,卻忽視學生的接受,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少。
二、優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方法
1.營造和諧的氛圍,加強互動
和諧的環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師要適當加強對體育課堂的紀律管理,保證教學有序地進行下去。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在一些跳高、跳馬類的項目中,有些學生有畏懼心理,不敢跳躍,這時教師應該給以正確的指導和鼓勵,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而不是加以訓斥。只有在平等、和諧、尊重的課堂氛圍中,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體育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增加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課堂上要用游戲教學、情境教學或通過競賽等形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比如,可以設計“阻礙跑接力賽”,讓兩個學生的一條腿綁在一起,分組比賽,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公平,且注意平均各組的實力,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樂趣,還鍛煉了身體,更培養了其團隊合作能力。
3.運用新技術,活躍體育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也需要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效果。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體育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創造有利于小學生掌握的動作,最終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總之,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掌握新技術,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既獲得知識,又鍛煉身體,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發展教學,這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潘斌.淺談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措施[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8).
[2]曾嫻.優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時代:教師,2011(07).
(作者單位 北京市育才學校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