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就是對過去所說的“聽話、說話”的更名,“口語交際”從2000年9月新課程改革以來,成為小學語文新教材的一種新課型,為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上好口語交際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自從開設了口語交際課,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發現存在著不少誤區:(1)口語交際訓練時學生雙向互動的內容只是同樣內容的反復問,交際興趣漸淡。(2)口語交際訓練的不足,訓練的內容狹窄。(3)交際的要求偏低,能把話講通便可以,訓練不到位。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重視口語交際課
在口語教學中,我曾認為只要讓學生多讀、多發言,就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如,我在教學第八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一次勞動》一課的要求是:(1)要將勞動經過講具體,尤其把自己和同學在勞動中的表現——動作、語言、想法等講清楚。(2)能做到言之有序,語言比較通順、連貫。要求雖是這樣,可在具體交際時,學生只講了勞動的經過,甚至有的學生并沒有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勞動,敘述得很平淡,我并沒有否定他們。我邊教學邊反思,才發現要改變口語的現狀,必須首先轉變教師的觀念,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學生參與的時間、內容、形式、方法上下工夫,在口語交際中,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
二、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口語交際是雙向甚至是多向互動的過程,課堂交流發言是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的基本形式,可是在課堂上就有不少學生“金口難開”。怎樣讓學生“張開金口”是個難題。如,第八冊的口語交際《花裙子》,先讓學生表演小品《花裙子》,然后小組內討論,最后讓學生交流,讓學生紛紛發表意見,可仍有學生只是坐觀,而不表態。怎樣改變這一現象呢?首先要樹立平等意識。實際上,造成學生與老師交流時渾身不自在、面紅耳赤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由交流雙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牢固樹立師生平等意識,在言行上與學生平等相處,逐步養成平等交往的習慣。另外,也要教育學生之間互相尊重,認真聽他人講話,不嘲笑他人。培養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創設想說就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的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說多說少、說好說壞都可以說,果然,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交流的參與率大大提高了。
三、運用多種方法,上好口語交際課
1.教師先示范,學生后模仿,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知識
口語交際的基本知識以及良好的交際習慣的培養,都必須從開始抓起。因此,每節課教師要為學生先做示范,如,第八冊《跳水》一課,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孩子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假如你當時在場,你還有別的辦法救孩子嗎?要求學生在交際中看誰的辦法新、多,先由老師與一名學生交際,為學生做示范,要注意有禮貌,這樣比老師抽象地講效果要好很多。
2.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
口語交際活動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引起學生的說話欲望,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熱情。如,第八冊《濫竽充數》一課,除了教材里讓學生讀懂兩則寓言內容,理解寓意,用自己的話復述寓言故事,再讓學生續編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并做如下提示:南郭先生會反省嗎?今后的生活會怎樣?還會繼續騙嗎?學生興趣很濃,滔滔不絕地給大家講起南郭先生逃走之后的事。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明辨事非的能力。
3.精心布置作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學生在家庭中進行的口語交際訓練,也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如,語文第八冊《狼牙山五壯士》一課,通過學習,使孩子了解了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要求學生回家后有感情地講給爸爸、媽媽聽,這就體現了口語交際的另一種形式獨白。這樣做會使每個學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達,時間長了,他們的語言就會流暢,表達能力就會增強。
總之,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要體現雙向或多向互動的特點,要堅持語言實踐的原則,要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讓學生在其中得到口語交際的鍛煉。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畢拉河林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