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學業上取得成功,就個人而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賦,聰明程度,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賦固然重要,但往往有的學生很聰明,學習成績卻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學生智力一般,學習成績卻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主導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其實就是學習習慣。
可以說,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習慣養成的過程。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于“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九年制義務教育英語學科三年級第一冊課本沒有出現英語文字,只有五彩繽紛的圖片,使學生初學英語時能集中全部注意力聽錄音,理解錄音內容,進而正確模仿。與教材配套的錄音帶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動、逼真,學生聽起來饒有興趣。這十分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置身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實,朗讀的作用還不止于此,最重要的是朗讀能夠加強記憶。無論是個別還是全班拼讀單詞,都應要求學生先讀一遍單詞,再拼讀字母,然后再讀一遍單詞。培養學生拼讀單詞的良好習慣,十分有益于學生認讀單詞,正確拼寫單詞。學生朗讀英語的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示范。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的印象。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范讀和領讀。授課前,教師最好先自身整音,盡量與標準音帶取得一致。在自身范讀、領讀時,教師可配以手勢以示升調、降調、重讀等,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入門階段,書寫教學要嚴格要求,培養學生正確、端正、熟練地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的能力,能用書寫體在英語本上熟練、清楚地書寫,格式、大小寫、連筆、標點正確。小學生書寫英文,從字母到單詞,最后到句子,教師都不能掉以輕心,馬虎對待。在剛教字母ABC時,教師就要教育學生書寫規范、標準的英文手寫體字母,絕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臨摹書上抄寫。
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制訂好計劃,讓學生嘗試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本人的學習習慣,制訂一份培養自己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計劃。例如,分析自己目前聽、說、讀、寫學習習慣的現狀,看看哪些習慣現階段已經養成,哪些尚未達成,哪些安排在下階段繼續努力,從而做到心中有數。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因此,孩子們心里必須有這樣一個概念,學習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學習習慣一旦有了雛形的時候,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特別是“說”,由于缺乏真實交際的場景,很容易導致半途而廢,這時就特別需要孩子們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學習習慣都不是在短時期內形成的,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要做長期不懈的努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會時時受到不良習慣的干擾。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只有自覺地、堅持不懈地改掉不良習慣,才能最終達到目的。鑒于學生領悟能力有高有低,習慣的養成時間有長有短;而且有的學生還會有反復,教師就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只要我們高度關注了學生學習英語良好習慣的培養問題,再輔之以科學的手段和教育途徑,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就一定能夠培養起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廣洋湖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