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位教育名人曾經說過:“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培養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喜歡讀書是父母獻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也是家庭教育最成功的一種標志。”孩子喜歡閱讀勝過純粹的學校教育,勝過一臺計算機,勝過最高級的大學文憑。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那么,如何培養幼兒早期的閱讀能力呢?
一、系統培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閱讀材料的選擇
孩子天生喜歡玩具,并非天生就愛看書。在孩子學習閱讀的初期,老師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書刊的內容和外觀色彩要盡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書刊的內容,不要以為“有用的”就是可以給孩子看的。在孩子看來,花花綠綠的昆蟲、活潑可愛的大小動物要比大人心目中的識字和認數有趣得多。因此,在早期,應盡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彩圖科幻故事等等。
2.閱讀行為的養成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孩子早期的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樣把一本書從頭至尾看完。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毀或亂扔圖書,就不必過多地去管他。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的重要一步。
二、鼓勵幼兒開展自主閱讀活動
1.在區域活動中提供閱讀材料
閱讀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區、圖書角提供相應的新圖書、新圖片,并向幼兒介紹圖書、圖片的名稱,讓幼兒自愿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教師主要觀察了解幼兒感知、體驗的水平,為專門性的閱讀活動打下基礎。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繼續為幼兒創設各種活動情境或條件,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
2.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閱讀教育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將季節的變化、植物角、動植物的生長規律等與閱讀教育相結合,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通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同時,教師要提供一定時間讓幼兒自主選擇交流對象、交流內容、交流地點,進行閱讀交流活動。幼兒的閱讀經驗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日常交往中得到遷移,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三、實施早期閱讀教育的方法
1.提供資料,觀察學習,激發表達欲望
愛模仿是幼兒的特點,他們對觀察到的行為會進行模仿,因此,通過故事、情景表演,現實中的優秀人物能向幼兒提供良好的行為榜樣。在達成目標“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活動中,設置情景表演,“媽媽抱紅紅去上幼兒園,紅紅要自己走”,在每一段表演后,幼兒要進行分析,用語言講述發生了什么事,他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通過對情景表演的理解講述,使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要自己走路。在這個活動中,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提供視覺信息,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2.角色扮演,移情訓練,豐富表達內容
生活中,人人都會處于某種角色地位。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幼兒進入角色,學著所扮演的角色去感受、去思維,從而使他們獲得一種新的行為模式。幼兒在角色扮演中,要體會角色的感情和需要,想象角色的行為和語言,表達角色的思想。如,打針時,把幼兒帶入解放軍的角色,他們會說:“我是解放軍,我不哭。”“解放軍最勇敢,不會哭。”在虛構的情景“假如我是盲人”中,幼兒要學盲人的動作,感受盲人的不方便,當盲人受到幫助時,會發自內心地說:“謝謝。”對于自己的親身體驗,幼兒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體驗,獲得感受,進行表達,使表達的內容更富有感情和想象力。
通過以上方法,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培養,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喜歡閱讀、學會閱讀,使幼兒在每一次閱讀教育活動中,獲得更深的閱讀體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