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盡量把握學生的實際狀況,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豐富課堂練習的種類,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培養;課堂教學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多層次、多渠道地激發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興趣往往不能持久,自制能力又差,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是每個教師都必須關注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育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具有濃厚的數學興趣比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都更為重要。
一、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往往是由討論數學問題開始的。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地組織好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一位三年級的教師教“年、月、日”時間單位時,先講了一個故事:“小紅今年5歲,她的哥哥小明從出生到現在只過了三個生日,你們猜猜小明今年幾歲了?”有的學生順口就答:“3歲。”一想又不對,小紅今年5歲了,哥哥怎么才3歲呢?大家面面相覷。就在學生迫切需要解決問題時,教師引入新課,使學生開始掌握“平年和閏年”的知識。一節課,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二、改進教學,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寓教于樂”,根據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并動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使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長方體紙盒的六個面糊上紙,每兩個相對的面糊上同樣顏色的紙,觀察后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都是什么形狀,面與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因為學生親自動手糊過紙盒,所以,都能有條有理地把觀察的結果敘述出來。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觀察其他部分,由于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加了這一教學活動,他們的興趣很高,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最后我又運用準確、簡明的數學用語做出總結,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積極動手,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讓他們坐得規規矩矩聽老師講課,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堅持聽完一節課,學習效率也不會高。為此,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來組織教材,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操作過程中,要求他們做到多看、多想、多動手、多說。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教師讓每一個學生準備形狀各異的三角形若干個,并動手量出每個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標上名稱,如,銳角、銳角、銳角;銳角、銳角、直角;銳角、銳角、鈍角。接著,教師讓學生將相同的分為一類,并給他們起名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變得興趣盎然。
四、體驗成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同樣渴望成功,獲得了成功,便能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特別是平時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多關注,如果教師忽略了他們,他們的學習困難會越來越大,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數學失去信心,成績也會越來越差。為此,教師在講到每一個知識點時,必須緊緊抓住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如,教學“圖形的拼組”時,教師事先讓學生準備一份七巧板,并在課堂上自由創作。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畫在紙上展示給全班同學,特別是那些學困生,教師要適時地多鼓勵、多表揚,使每一個學生都沉浸在成功的愉悅之中,去盡情體驗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功,才會有興趣,有了興趣,學好數學才有可能。
五、多樣練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使課堂練習達到“高效”“低耗”,就要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有趣的數據、新奇的題型、巧妙的算法,都會使學生對枯燥的計算產生一種吸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如,“幫助小動物找家”“送信”等變式匹配題,一式多變,一題多變、多問、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形式。讓學生通過練習,在解決知識的新舊矛盾沖突中,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認識數學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總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前提。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從學生角度考慮,讓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將是主動的、積極的,長期堅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就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維忠,汪曉勤.文化傳統與數學教育現代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陳亞明.新課程小學數學評課的理論與實踐.寧波出版社,2005.
[4]鄭毓信.開放的小學數學教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港溝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