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嘗試教學中的嘗試題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思考,它就像一盞引路的燈,引導學生采用各種學習策略,逐步解決問題。
“從嘗試著手,從練習開始”。提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起步好壞將會影響全局,所以編擬、設計嘗試題是應用嘗試教學法的關鍵一步,它對嘗試教學法的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嘗試題的出示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難度
嘗試題目必須是學生經過努力思考所能克服的困難,并使學生通過克服困難,體驗到精神上的滿足;老師設計的嘗試題是學生盡量可以通過自學完成的,所以,太難的話,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那些中等和偏差的學生,更容易導致他們失去愿意嘗試的勇氣。如果太容易了,那些好的學生又覺得沒有了挑戰的必要。因此,對于嘗試題的設計,一定要把握好難易適度的原則,讓大多數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學“馨”一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馨”是( )結構,上邊由“( )和( )”兩部分組成,下邊是“( )”,它的部首是( ),第11畫是( )。它在“溫馨”一詞中的意思是:( )。這道題目中,讓學生寫出“馨”的結構組成和筆畫,都非常容易,中等和偏差的學生完全可以做對,而要寫出“馨”的部首和它在“溫馨”一詞中的意思,就有一些難度,這對于比較優秀的學生就有了挑戰的吸引力,而對于中等和偏差的學生,則要查查字典,多動動腦筋,也是有希望做對的。這種題目的設計,兼顧到了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有嘗試的興趣,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要有一定的梯度
因為認識具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加深的特點,“嘗試中心”的達成也必須逐步推進,學生實現“嘗試中心”也必須是一個由易到難,由“零”到“整”的梯度。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嘗試題的設計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化難為易,使大多數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我是什么》一課教學中,我讓孩子們一邊讀一邊想:文中的“我”究竟是什么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這兩個梯度性的問題,為解決難點埋下了伏筆,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從而化難為易,使大多數學生能較順利地突破難點,不再覺得無從著手。
三、要有一定的時間長度
學生的嘗試練習,必須具有一定的時間長度,成為組織教學的中心;同時,練習中的答案有的不是一兩個句子就能回答得了的,這時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課堂只有40分鐘,學生自學完后還有“討論、講解”等重要環節。例如,在教學《雷雨》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嘗試題:(1)你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嗎?(2)用筆寫一寫完成填空:“一只蜘蛛從網上( )下來,( )走了”。(3)你能通過課文朗讀,知道哪些段寫的是雨前,哪些段寫的是雨中,哪些段寫的是雨后嗎?……這些要求有的讓學生讀,有的讓學生寫,有的讓學生說,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節省了時間,有效地保證了大多數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嘗試題的練習。
四、要有一定的新穎度
根據兒童好奇、好新的心理特征,要使嘗試練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就必須使“嘗試中心”具有一定的新穎度。同時,針對不同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可采取多樣化的嘗試題型,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1.嘗試圈畫
對于引導學生找準課文重點詞句的問題,可以把提問轉化為閱讀教學的圈畫訓練。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可將“作者分別經過哪些地方?”“各地方重點寫了什么?”“這些地方的景物有何特點?”等問題轉化為:默讀課文,按作者的游覽順序畫出線路圖,在圖上標明地點和所在地的景物,并分別概括出景物特點。
2.嘗試批注
對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語句的提問,可轉化為閱讀教學中的批注訓練。如《風娃娃》一文:(1)風娃娃做了哪些事?(2)哪些事做得對?哪些事做得不對?在相關的語句旁做好批注,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3.嘗試操作
對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語言行為的提問,可轉化為閱讀教學中的操作訓練。如,教學《詹天佑》一文:“人”字形線路是什么樣子的?火車怎樣爬上“人”字形線路的?怎樣上坡?對上述問題,可讓學生借助文中“人”字形線路的插圖,利用橡皮擦、短鉛筆等物件代替火車做上坡的操作。這樣既生動形象,又簡單有效,學生在樂學中理解了課文,掌握了知識。
五、要有一定的激勵性語言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是來自外界的,有的是來自心理的。怎樣促使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呢?在嘗試題的表述上,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并在題后巧妙地安排一些友情提示,往往能起到點撥、激勵的作用。在讓學生概括主要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友情提示:可以把每一段的意思通順地連起來。這些語言看似簡單,卻給了學生勇氣和力量,并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出示嘗試題時,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決定選用哪種嘗試題。尤其記住難易要適度,太容易了,學生會淺嘗輒止;太難了,學生會望而卻步。
嘗試題出示后,要注意創設嘗試的氣氛,激發學生嘗試的興趣。教師可進行啟發性的談話:“這道題就是這堂課要學習的新知識,誰會做這道題目?”“老師還沒有教,誰敢試一試?”只有運用這些富有“挑逗性”的語言,學生才會樂于嘗試,敢于嘗試!
為此,身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于啟發性的嘗試題,這樣的題目定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強自信,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使“嘗試”成功之花永遠綻放在孩子們心間!
(作者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咸熙街中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