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最經常的活動形式,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
一、學生“厭惡”家庭作業的原因
曾幾何時,數學作業成了讓學生覺得食之無味的“雞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作業量過多,學生壓力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苦惱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經常會出錯,更苦惱的是再三糾正卻收效甚微。于是,教師就讓學生埋首于無盡的題海中,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可效果卻是事倍功半。
2.作業枯燥簡單,學生感覺乏味
一直以來,學生的數學作業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占多數,而動手實踐、自主合作探究類的作業所占比例卻微乎其微。這種單一形式的作業常使學生感到厭倦,甚至反感,同時也嚴重抑制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3.作業的難度不適中
有許多老師為了在批改時省事或別的原因,全班布置一樣的作業。結果是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剛好,后進生吃不了。作業不做不行,做的質量不好也不行。
二、相應的改善措施
傳統的數學作業單調枯燥,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不利于學生個性和能力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改善措施:
1.作業的難度,我做主
根據本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的情況,我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設計了三大板塊:基礎部分、深化部分、提高部分。實行難度自選的作業,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習的新授內容,又能夠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2.作業的數量,我做主
面對一種計算類型的題目,我采取讓學生“作業——自己留”,家庭作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按自己當天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自留作業,以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3.作業的形式,我做主
作業形式比較單一也是無法使學生“愛”上家庭作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業的形式改革就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多方學習了他人的經驗后,我試著采用了以下幾種作業形式:
(1)自編作業
在要求學生學編應用題時,我便要求學生回家后自己獨立思考,然后編應用題,由于作業形式很新穎,所以學生的態度也很積極,編應用題的效果也出奇得好。當然,在編題之前,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去編。
(2)閱讀作業
很多老師不明白在數學教學中同樣也需要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數學方面的知識。有的數學章節就安排了閱讀內容。
(3)留白作業
所謂的留白作業,就是讓學生在自己的家庭作業本的空白處,寫上自己對數學的一些看法、想法等。通過這樣的留白作業,學生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三、對于學生的作業,教師應該持有的態度
1.多點鼓勵,少點指責
要想達到學有所獲,就必須多關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要采取“優惠”的政策,把一些較為淺顯易懂的題目有意安排給他們回答或板演。正確與否,老師必須及時給予評價。
2.多點溫情,少點冷漠
對于學生所完成的家庭作業,要看到他成長中的變化: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要看到他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其實,我們可以在傳統之中經常添加這樣的“小魔法”,讓學生覺得數學家庭作業其實并不像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可惡”。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獅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