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少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島城,其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但是,由此而帶來的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而我所教的班級,班上有95.2%的務工人員的孩子,對于務工人員的孩子,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呢?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心靈的對話。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由于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所以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每天晚上要寫作業就有點不習慣。每天讓老師們最頭痛的一件事就是學生作業寫得不好或干脆不寫。以數學為例,三年級的學習計算內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一味地布置形式單一的機械重復性的作業,學生很快就沒有了新鮮感,會把完成作業當成負擔,做起來根本就不會全身心地投入。面對這種狀況,我嘗試著從作業的形式、內容、評價、獎勵等方面入手,讓學生覺得寫作業富有趣味性,從而增強吸引力,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為使學生能自覺完成作業采取的方法
1.設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我在班中設計了“智慧在閃光”評比欄,并根據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獎勵,如全對獎勵1顆星,累計5顆星可以兌換1個笑臉,累計5個笑臉可以向老師提出一個合理化的學習請求。這樣一來,孩子們的積極性都高了,原本不寫作業的學生也開始行動起來,雖然剛開始的正確率不是很高,但是他們從不寫到寫就是一種進步,不知不覺,孩子們寫作業的興趣高了起來,作業的正確率也有所提高。
2.注重以“活動”為載體,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貫穿在實踐活動中
為此,我結合所學知識板塊,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如,(1)找一找:在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后,我布置學生回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克、1千克,并用手掂一掂,再次體驗1克、1千克有多重。由于有了豐富的感知,再讓學生填合適的單位困難就不大了。(2)寫一寫:數學日記是一種新生事物,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時常根據授課內容布置這樣的作業。如,在學過位置與變換內容之后,我讓學生站在操場中間觀察一下我們校園的建筑,用上我們學過的8個方位介紹我們美麗的校園,并畫出示意圖。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多孩子的日記是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客人詳細地介紹,還真像樣。這次作業,學生不僅能結合具體情境,運用東北、西南等合適的術語,準確描述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愛校情感。(3)玩一玩:在學過對稱一節內容后,讓學生回去搜集一些樹葉,看一看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并用這些樹葉粘貼一幅自己喜歡的畫。有些孩子不但搜集到對稱的樹葉,而且還拼成了一幅對稱的圖畫,在看似玩的過程中其實已經掌握了對稱的相關內容。很多家長打電話跟我說:“孩子特別喜歡做這樣的作業,樂此不疲。”(4)思一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今,提倡反思型教師,我覺得也應該關注孩子的反思能力。期中考試結束后,看著孩子試卷上的一處處錯誤,真替他們惋惜。所以,當天晚上我就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給自己做個評價,認真分析試卷上每一處失分的地方,先找出錯誤的原因,要具體,不要一概而論。第二天,作業收上來一看,看著孩子們實事求是的試卷分析,我欣慰地笑了。如,有的孩子找出抄錯數這一原因,有的孩子找出漏要求這一原因,還有的找出沒有認真讀懂題意這一原因……
3.分層設計,合理設計作業量,使作業有梯度
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量。經過觀察,如果布置同樣的作業量,那么學習困難、有拖沓習慣的學生就很難完成,長此以往,就會不斷地給他一種挫敗感,以致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反正完成不了作業,再努力也沒用。但作業量少了、內容簡單了,經過他的努力,是能夠完成的,就能夠讓他樹立起信心,走向良性循環。
4.榜樣示范法,給學生樹立典型示范作用
讓學習吃力、動作拖沓的孩子與自覺自律、學習好的同學坐在一起。吃力的同學容易分心開小差,甚至會影響同學。安排自覺自律性強的同學,既可以避免同學間互相開小差,又可以形成一種積極的氛圍:身邊同學都在認真地做作業,只有“我”一個人在玩,沒有人陪,真沒意思,顯得他非常突出,從而在這樣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逐漸形成學習氛圍,這樣,比起老師的教導,效果更好。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寫作業不論是速度還是書寫及正確率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可見,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與形式,使課內與課外得到了有效的結合,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事實證明,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迎合學生的口味,布置靈活多樣的家庭作業,就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真正變苦學為樂學。
二、培養學生良好寫作業習慣的效果
1.激發了學生寫作業的興趣
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余地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滿足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做作業的局面。選擇、拓展、實踐、自編,給學生創造了寬松的作業環境。自主權完全在學生手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使學生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發展,合作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
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活動,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可使學生順利地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作業習慣較之知識和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更重要。小學生可塑性強,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易于改變。“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只要學生在小學時代能養成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其習慣的慣性將會跟隨學生走向中學、大學甚至終身受益,從而完成教學的最根本宗旨,即學生全面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我們不能希望這些壞習慣在一夜之間蹤影皆無。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才能看到孩子的進步,才能堅持到底,有所收獲。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應在掌握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與心理規律的基礎上,做更加耐心細致的工作。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燕兒島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