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注重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之一。小學數學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進而舉一反三。
一、從情境中獲取數學信息
教材借助學生身邊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創設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觀察、發現、收集數學信息,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一年級上冊“乘車”,將課本上的主題圖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他們會很快說出自己發現的信息:原來車上有8人,下去4人,又上來了3人。看圖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這樣有利于理清思路,并為解決所提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根據信息啟動問題
教學時,老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信息資源,選擇恰當的方式展示這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信息,并對所有信息進行篩選、提取。
如,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加減法計算”,結合教材創設的購物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提出數學問題。例如,“買一節電池和一把雨傘共多少錢?”“一雙鞋比一把傘貴多少錢?”“我有25元,買一雙鞋和一頂太陽帽,夠嗎?”上面的問題,不僅包含可以用加減法計算的各種情況,還具有解決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三、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1.嘗試解決,主動探索
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動手操作、畫線段圖、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交流算法,歸納整理
請學生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通過交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每種方法中先解決了什么問題,并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種方法的特點,使學生獲得欣賞自己和小伙伴的愉悅心理體驗并加深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3.確定算法,解決問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切實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列式算出結果。
總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教師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且發現問題,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去尋找解題方法,那么,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學生才能自覺地走上創造性學習之路。數學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會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 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城關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