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踐,在語文課堂上就如何植入創新式教學法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幾點教學心得。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實踐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針對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前的教學現狀及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模式照本宣科
據調查發現,很多孩子對小學語文不感興趣,甚至覺得沒有興趣點、厭倦,造成這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如今不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認真地備案。照本宣科,沒有結合一些有趣形象的例子來進行語文教學,教授詩歌《詠柳》時,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幅春景唯美圖,如,嬌小纖細的小柳條倒映在小河邊,難道是二月的春風為它梳洗打扮得這般漂亮?
2.教學創新力度不夠
針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很多老師并沒有創新式的教學方法,他們習慣將教學大綱視為教學的最高要求,照本宣科地講讀一些現成的知識。而這種單項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他們不愿了解的東西。再如教《魯濱孫漂流記》的時候,一些語文老師直接將故事的主線和情景講述一番,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化,或者以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魯濱孫該怎么辦,該如何生存等。
3.教學內容移位凸顯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被很多語文老師所曲解,特別是語文課本中對小說的教學,他們認為,小說教學工作的主旨就是把小說所揭示的東西告訴學生,讓學生記住這個小說講的是什么。如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單純地將課文內容視為語文教學的工作重點,嚴重忽視了小說本身所賦予的美學思想。
從以上三個問題來看,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將更多的經歷放在研究小學生的學習狀態上,端正教學態度,從自身的綜合素質著手,做到言傳身教,將應試教學思維轉變為綜合素質教育,快速有效地建立創新性教育體系,從而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具吸引力。
二、創新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應用的必要性
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進行一次具有真正意義的改革才能更好地符合社會需求。對于小學語文而言,需要針對其最為根本的“課堂教學”進行行之有效的革新,將教學、學習、評價以及實踐融洽地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質量,大膽創新,塑造以創新性為教學特色的新體系,進而逐步落實創新教育。
因此,教學要求的核心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性的思維能力,對當前的小說教學工作引入多維性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為我國培養創新式人才應做的前期準備。
三、創新性小學語文教學的初步探索
創新性教育是轉變教育者思想的途徑,與傳統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例如課程的設置、教學手段等多方面差異性十分明顯。創新性語文教學要求注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對學生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引導其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將創新性思維融入教育的每個角落,逐漸達成綜合新創的新需求。
1.凸顯語文教學主體,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教師通過自身能力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是學生不斷積累知識為自身塑造品格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將學生認定為教學的真正主體,尊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核心地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追求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此才能夠深刻挖掘學生的潛力,將教學方式從以往的灌輸、講述向學生自我研究方向轉變。如教授《黃繼光》一課,可采用學生自學課文,通過學生的閱讀認識到課文中主人公兩次“站起來”的重要意義。首先需要教師向學生講述“第一次站起來”的真實含義,之后交由學生自主研究,以討論、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知道黃繼光究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又站起來,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2.嘗試運用不同方式來探索語文教學
創新性語文教育也要求教學者能夠通過自身的準備對課文內容進行整理,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課文中所描述事物的具體形式。例如學習《春天》一課時,該課內容可通過圖片、音像材料、美術作品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現春天,學生通過這些能夠“看”和“聽”的內容對春天展開描述。通過課文中的文字描述和教師所準備的關于春天的材料,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春天”的樣子,另外結合關于春天的一些歌曲,讓學生更加長久地記住自身對“春天”的深刻印象。
此外,摘抄、朗誦等形式的集體活動,在鞏固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讓小學生受到了精神的洗禮。將傳統教育模式轉變為創新性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好途徑。
3.嘗試實操性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結合科學技術是教育近些年來發展的最大變革,由于校園內硬件設施水平逐漸提高,教師可通過影像、聲音、圖片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感知環境,結合科技產物,使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如作文標題為《記一次春游》,教師可用DV機拍攝景象或者采用教材統一景象來為學生提供寫作環境。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以及攝像者有意的邏輯安排,讓學生在作文時找到更為合理的邏輯循序。這樣不僅使學生產生了興趣和積極性,還讓其作品更具水準。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思考以及練習的積極性,也使其理解相互作用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意義,較為明顯地提升了教學的效率。
總之,創新性教學需要擁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創新人才是教育創新的保障。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才能將語文教學推向一個具有新生命力的高峰,而隨著語文教學的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也將更具核心競爭力。經過我們的不懈摸索,頑強地應對挑戰,不畏艱難地持續創新,中國語文教學事業必將在21世紀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曹林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探討[J].新課程:中,2011(03).
[2]汪衛,王良虎.小學自主性習作教學改革實驗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7(04).
(作者單位 陜西省略陽縣城關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