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口,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的過程,最終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法主要是通過交流等探究方式來獲得知識,并激發情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主要分析了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探究意識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用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實踐性、情感性的特點。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探究性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積極鉆研思考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會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光彩。
一、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思考的作用,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還能真正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探究式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通過這種積極主動、創新的學習過程,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團隊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一個探究式的課堂中學習,消除了課堂上存在的只注重傳授知識而輕視培養學生能力的種種弊端,適應了學生好奇心強、渴望探究的心理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還有利于小學生心智的開發。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
1.營造探究性學習需要的環境
探究性學習需要一種寬松、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極其活躍,有積極發現問題并試圖解決問題的欲望。當學生處在敢想、敢問的情緒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其發表不同的意見及想法,此時教師要有耐心聽學生講解,不能輕易地否定,即使學生回答錯了問題,也要進行肯定和鼓勵。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對狐貍和烏鴉有什么看法,有的學生會認為狐貍很聰明,有的學生會說狐貍很狡猾,有的學生會認為烏鴉太笨等等,當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說出原因,還要及時講解一些知識,幫學生分析“狡猾”和“聰明”的不同。在熱烈的討論中,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還滿足了他們的探究欲望。只有在一個和諧、平等的環境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運用合適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好的學習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運用探究性教學方法時,不能讓學生盲目地探究,而是要選擇正確的探究方式,找到適于探究的問題。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容,找到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在探究過程中,教會學生怎樣發現并探究問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比如,在教學生寫字時,教師可以先講解一個字的特點及寫法,然后讓學生講出與之形近的字的特點,并思考它們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在講解“口”的寫法時,讓學生了解到象形字的規律,從而進一步探究目、日、田、耳等字的特點。
另外,教師要給學生留有適當的空間,讓學生敢于言說,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講《閏土》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閏土來了,給作者帶來了什么稀奇的事?”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答案并討論。
3.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間的合作
探究性學習的活動內容已突破了課堂的限制,擴大了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因此,必須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間的聯系,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收集更多的信息,使探究性學習更具多樣性和廣泛性,有利于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改變了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并解決問題和綜合運用的能力。在活力四射的課堂上,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的開發。同時,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在探討中為學生講解知識、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費春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6).
[2]高艷.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資訊,2011(31).
(作者單位 四川省會東縣大崇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