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科學課具有探究性的特點,創新意識在科學學習中尤為重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并通過實踐活動來鞏固和發展這些創新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科學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分析了在新的教學條件下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新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其特點為: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教育是發展的基礎,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當前,素質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教學手段和方法也有了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其創新,并提高其實踐能力。
一、小學科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科學教學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科學教學需要實驗室、各種儀器器材、教學用書、光盤等,當前,這些資源的配置還達不到科學教學的要求,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與活動失衡。因此,教師要經過嚴格的實驗和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把握好教學的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實際科學教學中,只有解決了課程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和麻煩,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好的基礎和氛圍。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1.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的特征,小學科學教學尤其應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將已有的經驗知識進行重組,再提出一種新的方案、創見,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他們從小就有創新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動機。
在實際科學教學中,小學生面對一些實驗器材會很興奮,手會不停地動,這時教師不應對其加以譴責,而要積極進行點撥和誘導,使其正確地完成實驗。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也不要因為問題的幼稚或錯誤而加以批評,要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大膽嘗試一些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
2.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科學課比其他課更要注重發現問題,通過不斷解決問題來推動科學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授科學課時,要構建適合小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在實驗時引導其大膽實踐。
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權。《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權,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大膽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3.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學科學是一門基礎性科學,涵蓋了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自然環境等眾多方面的基礎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習慣,對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影響。
最直觀的方法是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探究鐵為什么會生銹,可以讓學生用三個新鐵釘,將其中一個放入試管中,一個放入水中,另一個一半放入水中一半留在空氣中,幾天后讓學生寫出他們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結論。這樣不僅讓學生長了知識,還鍛煉了其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
4.培養小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合作和團隊精神是工作中必需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科學教學中觀察、實驗、思考的活動比較多,而這些活動需要分組、分工來完成。合作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講控制電路時,一個學生操作所有的電路元件比較困難,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在合作實驗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互通有無,達到思維的碰撞,激出靈感的火花,從而得到更多的啟發。
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教師要轉變觀念,采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秀梅.如何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J].教育革新,2010(04).
[2]江光華.小學科學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浙江教育技術,2011(01).
[3]王政.略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1(18).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雙崗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