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情感目標。那么,在新課標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怎樣才能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呢?在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游戲操練,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生生交流,調動學生識字的樂趣;比較糾錯,增強學生識字的意趣;尋找規律,提高學生識字的志趣”幾個方面入手,不僅教會學生生字,更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真正實現了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關鍵詞:識字;有效;主動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準確把握識字的學習目標,對于提高學生識字能力,乃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識字教學成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情感目標。正值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早識字,識多字,對于學生極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在新課標下,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怎樣才能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呢?在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教會學生生字,更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下面,就低年級識字教學談談本人的幾點體會。
一、游戲操練,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做游戲是低年級小朋友最易接受的一種認知方式,每當走上講臺進行識字教學時,我經常采用做游戲的方式引入課堂,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如:給生字找朋友、打牌游戲、開火車識字、摘果子游戲、走迷宮、“抓特務”、送生字小寶寶回家……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我也會告訴孩子們:我們中國的漢字很奇妙,一個漢字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兒歌、一個故事。他們聽了便十分有興趣。開始教生字時,我有意識地把一些生字編成謎語、故事講給他們聽。孩子們聽了很感興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記住了。之后,我便鼓勵他們自己來給生字編編謎語,講講故事。孩子們的情緒很高漲,有的小朋友編的謎語相當出色,連我都不曾想到。我正在教大家認識“梅”字:“想一想,你們能用什么方法學習‘梅’字?”一個孩子說:“我用換偏旁的方法學習,把海洋的海的三點水換成木字旁就可以了。”另一個孩子說道:“我用結構分析法學習梅字,左邊一個木字旁,右邊一個每,合起來就是梅字。”在教大家認識“游”字,“你們能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它?”話音剛落,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高舉起手說:“老師,我給這個字編了一個故事。”我一愣,但很快微笑著說:“那你就講講你的故事吧。”這個孩子繪聲繪色地說道:“大人帶著孩子,在方方的游泳池里游泳,多愜意啊!”聽了他的發言,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送給他熱烈的掌聲。這情不自禁的掌聲是對這個孩子獨特思維的最好鼓勵和贊賞。但在教學時應適時點撥、引導,避免學生為了編個謎語、講個故事而硬性把字拆開,強行把各部件編成沒有任何聯系的故事、謎語。通過游戲活動,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使孩子們在游戲的樂趣中,在亢奮的精神狀態和愉快的情緒中,充分調動多感官協調感知,培養了他們的識字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效率,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識字疲勞感。
二、生生交流,調動學生識字的樂趣
一個人擁有一件快樂的事,把它告訴另一個人,這樣世上就有兩個人擁有了這件快樂的事,快樂在傳遞中延續。把這一平凡的道理應用于識字教學,你認識一個字,我認識一個字,兩個人一交流,兩個人就都認識了兩個字。全班幾十個人,兩兩交流,識字的數量將成幾十地遞增。我就曾嘗試著讓學生一天識一個字,當一回小老師,把他認識的這個字寫在黑板上,教給其他小朋友,還要求他說出他記住這個字的方法,這樣他就成了一字之師。有時由于時間不夠,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每4人或6人為一小組,每個人當一回老師把自己平時所認的字教給組內的其他小朋友。在學校時可以當同學的老師,在家里也可以當小弟弟、小妹妹、父母、爺爺、奶奶的老師。為師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在教與學中得到提升。教會了別人,也鞏固了自己所學,在交流中人人為師,這樣識字教學就多了一份快樂,多了一份進取,多了一份責任。
三、比較糾錯,增強學生識字的意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具有選擇性。當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知器官時,感知便會自發地對刺激物進行比較和選擇。所以,在識字教學中使用比較來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辨認和記憶,能自發促進學生提高對漢字的識別和記憶能力。比如:同音字的比較“圓”和“園”,“圓”表示球的形狀,里面是“員”,如“圓形”“圓桌”“圓盤”等;“園”表示地點,里面是“元”,如“花園”“公園”“樂園”等;形近字的比較:“厲”與“歷”,“要”與“耍”,“烏”與“鳥”等;近義、反義詞用之間的比較:“聽”與“聞”,“善”與“惡”等,進行比較教學時要注意一生一熟的新舊比較,用一個熟悉的漢字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生字上來,區分漢字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記憶,增強有意識的識字。
四、尋找規律,提高學生識字的志趣
經常指導學生把學過的字進行整理,得出規律性的東西,一方面防止遺忘,另一方面為以后學習同類生字打基礎,提高識字能力。漢字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在識字上,如形聲字規律;說說字形,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部件法、去偏旁、換偏旁、數筆畫、編故事、講故事、聯系生活經驗……),說時要求學生按一定的形式。如記“播”字,要學生說出: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上面是一撇加上個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這兒指種子,春天我們用手把種子撒到田里就叫播種。經過這樣一說,學生就不會把右上面寫成“采”了。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因此,教無定法,教法無邊。識字寫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何從眾多的方法中找到適合每個學生個體、個性的方法呢?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積累和探索識字教學的經驗方法,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識字寫字,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避免機械識記和死記硬背,激發學生對識字寫字的濃厚興趣,從而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這樣學生就一定會牢固地掌握并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海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