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學習語文,就離不開寫。可是,如今,當我們上課時,卻發現我們的學生在“寫”的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他們書寫姿勢不夠正確,寫字時頭歪影斜;他們書寫態度不認真,寫正楷字筆畫凌亂;他們不善于積累,平時不注意練習寫詞、句、段;他們很怕寫,聽到寫作文就嚷嚷頭疼……為此,結合當前實際,依據新課標要求,如何創造性地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創設語言學習的環境,提高小學生“寫”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我認為只要我們用心去解讀、充實教材,我們的“寫”,完全可以從多方面嘗試,從而豐富寫的內容和形式。
一、要常抓寫字
一般情況下,低年級教師很重視學生的寫字訓練,也比較重視寫字姿勢與執筆方法的指導,但在高年段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課文中生字或難字的書寫,一般認為學生會認即可,加上片面認為這是低年級的教學任務,高年級無需再在字的結構、意義、筆順等方面作指導,所以,在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幾乎見不到教師再去認真指導學生寫的情景。長此以往,學生在寫字這方面也就不再用心,故往往我們的高年級教師總抱怨學生的字越寫越差,越寫越沒規矩。漢字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歷史就是由它一點一滴凝聚而成的,不管什么時候,也不管是什么年齡段,我們都不能忽略了寫字的訓練,在小學階段要常抓寫字,使小學生從小養成書寫規范、整潔、美觀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要注重寫詞
學習寫作需要積累,積累的最基本單位是字與詞。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寫詞語,用用詞語。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文麗老師上的《百合花開》一課,一開頭就讓學生聽寫詞語,聽寫完后讓學生說說所寫的兩組詞語的聯系。特級教師都很重視寫的訓練,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好的詞語寫下來,并將所寫的詞進行分類,寫人物的、寫景色的等等,用筆記下來,而且還可以采取一些寫詞語的小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的無形中理解了詞語,也學會了如何運用詞語,一點一滴地積累詞語,為今后的寫作打好基礎。
三、要練好寫句
寫句的內容很多,比如“仿寫”“概括寫”等。課改初始階段,因為過分看重氣氛的熱鬧,所以,課堂上學生說的多,而寫的少,動的多,而靜下來的時候比較少。仿寫則能充分發揮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對句式有一些粗略的了解與把握,如,向日葵是忠實的向導,它在晴天給你指引方向。早上,花盤指著東方,晚上花盤指著西方。可見這堂課收獲還真不小,全班大部分同學都能學以致用,寫出的作文既能恰當地運用方法,又具有新意。概括寫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的精煉與簡潔。這些都為寫文與寫段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當然,寫句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按要求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等,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多去嘗試、實踐與創新,讓寫句變得更富有生機。
四、要有效寫段
寫段是課堂高潮部分的最集中體現。主要有拓展寫、想象寫、換角色寫、體會寫等。形式較多樣,手段也較靈活。在寫段方面教師的設計與引導很關鍵。有一位教師設計的“寫”很有意思。在課堂的最后環節他叫學生寫一封簡短的信。在寫之前用課件展示了信的基本格式,別小看這個細節,它既是寫的一個“引子”,實際上又一次提醒了學生對格式的注意。很多學生直到小學畢業都往往弄不清信的正確格式,比如,署名和日期換位,還有稱呼寫在正中等等。而這位教師這樣一操作,學生肯定就容易記住。所以,在設計寫段環節中,我們不能籠統地把題目丟給學生,要通過適時引導、點撥與提醒讓學生寫得有效果,寫得有收獲。
五、要落實寫篇
學生還總是“感到沒有材料寫”,有的感到“有話寫不出”,這說明“言之無物”“有物不會言”,這是造成學生害怕作文的主要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教師不但在上課時要精心指導,而且要抓好學生的小練筆積累這一重要環節。寫篇主要是放在課后,課堂上完成篇的練習存在很大困難,篇則主要學習所學文章的結構,很多文章在結構方面能給予學生很多有關寫作技巧方面的啟發,而往往篇的學習被我們教師給忽略了,課堂上,字詞的學習成了語文課的重點,一篇課文講完后,在學生腦海里的都是一些有關這篇課文的零零碎碎的東西,對課文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名師李衛東老師的講座就重點提到了課文篇章的學習,聽后感受很深,確實,我們把文章剖析得支離破碎,最后卻沒有再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所以,我們的學生對篇章的概念較淺,表現在課堂上是不會給文章分段落,寫文章時文章結構不清晰等。因此,篇章的讀、悟、寫在高年級是必要的。
葉圣陶先生講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寫,它將是語文教學永恒不變的話題,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寫”,它能讓我們的“寫”變得真實,變得可觸可感,變得有血有肉、有棱有角。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豐富“寫”的內容,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寫”的能力與水平。
(作者單位 陜西省永壽縣甘井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