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語文教學的第7個年頭,我迎來了教學生涯中的一次挑戰—— 一年級雙班語文。對于從未教過一年級語文的我來說壓力可想而知。首先低年級教學這一塊我一點經驗也沒有,其次要面對的是兩個班級的教學任務。不管是從教學難度,還是從工作量來說,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事在人為,一個學期在忙碌中匆匆而去,而我也愛上了低年級語文教學,此刻更想把拼音教學中的一些點滴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摸底了解,有的放矢
拼音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為了清楚學生的學情,我在正式上課前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拼音摸底。別小看這個測試,這對今后的教學布局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測試摸底,我發現學生在拼音掌握方面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學生的家長很早就給報了拼音班,基礎好的拼音知識都已經掌握了;有些學生學是學過一點,但存在不規范、不扎實的問題,還有些是對拼音一知半解。也就是說,兩個班級的學生在拼音掌握上參差不齊,如果單一的上課學習ɑ o e i,課堂氣氛和效果可想而知。但也多虧有了這樣的摸底,我對教學設計心中有了個底,使基礎好的學生得到了鞏固,幫學得不規范的學生進行了糾正,給拼音零基礎的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學生之間的學習氣氛也就逐漸形成了,基礎好的學生多幫助其他學生,零基礎的學生迎頭趕上,盡可能地縮小他們之間的差距。
二、生動教學,激發興趣
說實在的,長達半學期的時間,語文教學內容多是以拼音為主,別說學生了,連我自己都覺得很枯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要多動動腦筋。我鼓勵學生把學到的拼音知識融入生活中去,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比如說給一年級的學生發作業本就是件很費時的事。兩個班級將近80本作業,每天的收發、批改、訂正往往都得靠我自己來完成。主要問題在于學生識字不多,讓他們一下子認識那么多的名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后來我想到何不在他們名字上方注上拼音呢?說干就干,花了一點時間把拼音都寫在了封面上。當我下發這些本子后,學生立馬就發現了。當然別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突破口,首先問問哪些小朋友的“姓”是兩拼音節,“唰唰唰”,小手舉得可歡了;再找找有三拼音節的、整體認讀音節的……簡單的發本子演變成了一次拼音大復習,在課間我更是欣喜地發現學生還在互相拼讀彼此的名字。往后收發本子也就得心應手啦,個個爭著、搶著發本子,因為他們體會到了拼音給他們帶來的成功體驗和快樂。
三、家?;?,雙管齊下
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那么我想說理解配合的家長是溝通出來的。作為一年級的家長往往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處于高度的積極狀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契機用心地和家長溝通,這對你今后的教學工作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在新生家長會上,首先我會和家長“坦白”我的“師情”:從教6年,從未教過一年級,并且要教兩個班級語文。這話一出我自然看到家長在皺眉頭,心里的擔心可想而知。但我會更真誠地告訴家長,正因為我從未教過,所以我會更加努力,陪著您的孩子走好每一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都會細心觀察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誰有小小的進步或退步都會及時地反饋給家長,雖然每天會花去不少時間發短信,但是我想收到信息的家長一定會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并沒有因為雙班的緣故而降低了。及時的鼓勵和小批評同時也是在督促每個學生,對待學習不能懈怠,這是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過程。每天放學時,總有家長會來找我了解孩子的情況,我都不會錯過這樣的家校溝通機會。家長也是需要鼓勵的,他們的配合得到了肯定,起到了效果,自然他們就越愿意配合學校,配合老師。后來有件事一直令我很難忘:為了讓學生把拼音學扎實,回家能有多練習的機會,我通知學生回家自己制作拼音卡。我只是群發了短信要求學生去做,結果卻收到了很多家長的詢問,從卡片的大小到用什么筆等等,看來家長比我細心得多。沒過幾天,我就看到孩子們樂呵呵地把自己的拼音卡片帶來了,有的是自己動手做的,有的是家長幫忙做的,一筆一劃寫得比我還工整,有的甚至給卡片進行了塑封。我知道不管是怎樣的卡片,背后都蘊涵家長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現在回頭想來,雙班語文教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也只是低年級語文教學隊伍中的一只“菜鳥”,但是只要勤于反思,樂于溝通,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同樣能接受雙班的挑戰!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