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社會進入獨生子女時代,孩子感恩意識淡薄,不懂感恩。感恩教育成為目前學校德育最為迫切的一項任務,如何強化感恩教育?應從身邊小事做起:
一、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感恩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從校園布置著手,從教學樓每層的展板到宣傳櫥窗里張貼的圖片、班級的黑板報、手抄報、每周的升旗儀式,學生精心設計的“感恩卡、感恩畫”等活動,圍繞“感恩”這個主題,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述說著感恩”的話題,讓學校的每一個活動都充滿感恩。
二、利用特殊節日,開展感恩活動
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比如母親節、父親節、婦女節、重陽節、教師節、國慶節以及長輩的生日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最好的契機。利用這些節日開展一系列活動,不僅可以對祖國、家鄉、父母及老師表達感恩之心,也可以表達感謝之情。
三、利用各科教學,滲透感恩教育
課堂是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充分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地、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所學的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音樂課上通過學唱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綜合實踐課可以組織學生制作“愛心卡”送給父母、老師等。創設一個感恩教育的和諧環境,能使學科和德育相互滲透更加有效。
四、利用家長學校,實現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能只在學校開展,要和家長聯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充分利用家長會、家教輔導等形式對家長提出要求。讓家長明白:作為家長,不僅要為孩子付出全部的愛,還要讓孩子懂得回報父母的愛,不僅教育孩子有愛的意識,更要教育孩子有感恩的行為。如開展“今天我當家”“為父母洗腳”“愛心小卡片”“給父母的一封信”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中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
五、利用社會實踐教育,體驗感恩行動
帶領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社區。如開展“我為家鄉作貢獻”的社區清掃、清理樓區小廣告等;成立“綠色環保小衛隊”負責家鄉一條街道的衛生維護;到家鄉的敬老院去開展“尊老愛老”活動,為老人送去自己精心準備的小節目、小禮物,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懂得關愛社會,回報社會。
總之,感恩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在點滴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要把感恩行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形成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大安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