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他們的英語教育狀況和英語水平普遍低下。面對眾多的留守兒童,我們農村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當利用一切機會接近并了解留守兒童,用您的“愛心”拉近師生的距離,用您的“細心”去教學,用您的“耐心”去堅持。教師可以利用英語課的時機,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同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抓住一切機會,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最終喜歡學習英語。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走進學生心里,和學生交朋友,課余時間多找留守兒童談心,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生活情況、父母打工等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心理上的困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課堂上多為留守兒童提供回答、表演、參與的機會,特別鼓勵學困生的參與,即使一點點優(yōu)點和進步,我也會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護關懷,感受到老師就是他們的良師益友、第二家長。
二、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激活英語課堂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不長,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教學節(jié)奏放慢,學生就會出現做小動作、小聲講話的現象。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快節(jié)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無聲的。為了調動留守兒童的積極性,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游戲激活課堂
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讓留守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使他們在既緊張又活潑的氛圍中學習。例如,在教學“Can I have some ... ”這一句型時,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我特設計了guess的游戲。通過這一游戲,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也勇敢地舉起了小手,并且爭先恐后地搶著參加游戲。一位我從來沒有在課堂里聽他說過英語的留守兒童,竟然結巴地說出“Can I have some...?”我立即給予這個學生以熱烈的掌聲,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2.用肢體語言激活課堂
由于小學生善于模仿,對一些夸張的動作記憶猶新。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入肢體動作的表演,會提高留守兒童學習英語的效果。例如,在教學“It’s hot and sunny today”一課時,我分別用夸張的肢體語言來表示warm,hot,sunny,cool,帶領學生在活動中領悟課文的含義。這樣一來,留守兒童對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由靜變動,積極參加課堂表演,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讓評價激活課堂
在教學中,對待留守兒童的學習,應該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滿足留守兒童成功的需要。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完整程度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對于回答問題積極或敢于回答問題的同學獎勵一張可愛且漂亮的小貼畫,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回答特別好的學生,可翹起大拇指,稱贊“very good excellent”;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則要循循善誘,不批評,也不譏諷,而應給他一個微笑讓他坐下。這樣,成績好的同學會更加努力,成績不好的留守兒童則會逐漸擺脫自卑心理,一步步提高自己。
三、給留守兒童展示自我的機會
小學生顯著的心理特點是好強、好勝、好表現,這一點留守兒童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給留守兒童一點活動的空間,多注意給他們一點活動的余地,多給他們一點欣賞自我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對話時,讓留守兒童看圖聽錄音跟讀,然后口述、表演整個對話過程;也可以根據學過的對話,自編自演對話節(jié)目,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擴大他們的活動范圍。經過他們的思維想象,一個簡單的對話會擴展成有趣的故事,在英語課中真正地動起來。
四、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比什么都重要。他們之所以成績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平時注意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抓好課前的預習、抓好課堂上的聽課、抓好課后的復習、抓好課堂作業(yè)與課外作業(yè),確保完成作業(yè)的質量。另外在書寫、口語、操練、提問及語言行為習慣等方面也要加強對他們的訓練與培養(yǎng)。
總之,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是一個新問題,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小學英語教育中,首先,要和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要用多種方法,為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創(chuàng)設樂學的環(huán)境,促使留守兒童更輕松地英語學習,讓他們也能夠在英語的海洋里收獲成功!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橫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