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和精髓,閱讀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因此,教師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與教學技巧,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拙以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問題一:忽視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與寫字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扎扎實實練好這項“童子功”,是為學生一生的學習工作打基礎。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習課文時,將解決生字詞這一任務一律放在學生回家自學或預習,課堂上教師對此環節一概略去不聞不問,認為這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必修功”,殊不知,教師所忽視的識字寫字訓練既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建議:識字與寫字教學是學生語文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它純粹地放在寫字或書法課中去完成。在網絡化的今天,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正在下降,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是所有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在學習課文時,應把識字寫字看成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設置一定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在整個語文學習階段養成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問題二:忽視朗讀教學
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師往往只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詞句的推敲,老師們費盡心機地設計了一些又精又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討論,師問生答,而許多問題的設計與答案卻往往只存在于課文的字里行間,整個課堂中缺少課標中的閱讀訓練要求。讀文時只用默讀或瀏覽等,教師講的多,學生自主感受的少;教師問的多,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感知歸納的少。而教師往往忽視了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建議:有句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充分說明了朗讀與閱讀教學之間的必然聯系。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及年齡特點,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還大多處于感性認知階段,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有在對“文本的重復接觸、多次嘗試和反復練習”中才能獲得。課堂教學中應把學生的朗讀訓練當作一個主要環節來對待。因此根據不同課文的體裁及結構,合理地運用朗讀,對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極為必要的。
問題三:忽視學生積累的有效引導
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經過“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重視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現代社會,媒體和網絡成了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放學后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被電視,電腦、游戲機等占用,很少有孩子上網去讀“整本的書”,因此“多讀書,讀好書”成了空談,因此如何利用學生課堂上的有效時間來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呢?
建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還相對較差,學生的課外閱讀還需教師加以有效引導:首先要“減負”,要減少孩子的做題負擔,以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去讀書。其次教師要合理進行指導,比如現行教材中的《每周都有好詩文》及《語文閱讀訓練80篇》等一些規定閱讀書目,應該讓學生在校內或課堂中的有效時間來完成閱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篇目,利用班隊會、綜合實踐活動等課時,為學生創造展示與交流讀書成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積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的語文素養同閱讀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摒棄教學形式上的華麗,歸還閱讀教學簡單而實在的本來面目。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二密鎮干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