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背景
教學內容:40米內通過幾個障礙物的跑的拓展。
研究目的:在課中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希望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多的能力發展。并且在體育課教學中,力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造。
課程目標:
1.通過學生的“40米內通過幾個障礙物的跑”和“跑的拓展”,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發展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速度、協調素質。
2.通過師生、生生間互動、自主的活動,使學生在交流與娛樂中、參與與競爭中發展思維水平和實踐、應用、創造的能力。
3.通過生生間的有效合作和競爭,使學生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及自我激勵、相互鼓勵的態度。
二、教學過程
主教材是40米內通過幾個障礙物的跑和跑的拓展。
1.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應想到在跑的過程中設計什么障礙物來增加跑的樂趣?后來想到了墊子,在體育課中經常會用墊子進行一些練習,可以用墊子進行了跑、跳、投、鉆、爬等多種練習,這樣教師對“40米內通過幾個障礙物的跑”中的障礙物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
2.障礙跑的后面還有一個環節,讓每組學生自己去設計障礙物,根據每組同學的情況,用墊子設計不同的障礙物來進行障礙跑的練習。這個環節對學生的要求挺高,既要看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又要看這組同學的創新能力。
三、教學分析
本課的主教材是40米內通過幾個障礙物的跑和跑的拓展,從教案與實際教學過程看是有一定差距的。原因如下:
在整個教學的安排過程中,只有正確地估計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自主教學的安排中才能不脫離學生的實際,我們所安排的自主學習內容一定不能超越學生的實際水平,否則有可能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演變為“放羊式”教學而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一個最為實際的問題,也是自主學習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分組設計出合理的活動方案,但結果是學生對原有的設計沒有大的改變,各抒己見,課堂呈現出“放羊”的狀態。
我們現在所提倡的自主學習就是使學生在很多方面超出教師所布置的內容進行創造性的發揮練習,教師對學生的“自由發揮”練習,只要對學習技術有好處,對身體練習有好處,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有好處,只要是在安全情況下,就應該給予學生較多的支持與幫助,就應該鼓勵學生去做。教師應該是學生自主練習的促進者與支持者。在本課主教材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體現出一定的、層次較淺的“自主學習”,但教師如果能在了解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加以不斷地引導,在認知的差異中使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在討論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使學生的個性在交流與合作中得到發揮,并且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我想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定能體現出教師預設的效果。而本課的又一焦點問題:學生的個性過于“張揚”,也就可能會有所收斂,而這種收斂也應該是發自內心、心甘情愿的。
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幾個問題必須加以重視。
1.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主要是年齡特征、性別特征、興趣特征等。
2.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3.體育課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教師在體育課中一定要加強觀察,加強對組織紀律的控制,及時糾正不良的練習,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同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