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斷、可以再生的特點,及小魚、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壁虎圖,了解壁虎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教學“虎”字,記“虎”的字形,認識虎字頭。出示壁虎掛圖,簡介壁虎:是一種爬行動物,能在天花板或墻上爬行,吃蚊、蠅、蛾等小蟲。
3.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將生字多讀幾遍。
2.分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由小組長組織,說一說怎么記住這些生字)
3.全班開火車讀生字,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4.學生在排火車過程中把容易讀錯的字圈出來,讓小老師來教給大家怎么認識這些生字。
5.齊讀生字兩遍。
三、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己大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畫出本文有幾個自然段。
2.指名接讀課文,其余同學正音并評價,這些同學誰讀得好,好在哪兒,誰還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3.課件出示:小壁虎是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呢?課件演示“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4.小壁虎沒有尾巴了,它該怎么辦呢?請學生讀一讀第二段。
5.小壁虎沒有尾巴心情怎樣?指導朗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自己練習讀、教師指導讀、指名讀。
四、由扶到放,理解課文
1.它都向誰借尾巴?結果怎么樣呢?小組合作學習3、4、5、6自然段。
出示學習目標:
(1)用引號畫出小壁虎都跟誰借尾巴了?
(2)小壁虎有沒有借到尾巴,為什么?
(3)小組內分角色讀一讀。
2.全班學生交流學習情況。請各小組學生匯報:通過朗讀回答問題。其他人注意聽他們的朗讀有沒有突出能回答問題的詞。
五、深入讀文,悟情悟理
1.教師過渡語: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只好回來找媽媽,結果怎么樣了呢?
2.自己出聲讀讀這6、7兩段,你讀懂了什么?
3.從哪兒知道的?讀一讀。
4.小壁虎長出一條新尾巴,心情怎樣?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應該怎樣讀?自由讀,教師指導讀,指名讀。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6.朗讀全文。教師小結:學了這一課,我們知道了小魚的尾巴可以撥水,牛尾巴可以趕蠅子,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
六、布置作業
介紹其他小動物尾巴的用處,想想小壁虎是怎樣向它們借尾巴的,依照課文第3、4、5段的寫法自編一兩段說給大家聽,可以閱讀課外讀物,從中找答案。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市苗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