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堂出色的語文課,要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運用“教學藝術”。針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情境藝術、幽默藝術、板書藝術、肢體藝術等一些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情境藝術;幽默藝術;板書藝術;肢體藝術
“教學藝術”具有規律性、創造性、審美性等特點。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靈活運用教學藝術?下面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做一些交流與探討。
一、運用情境藝術巧識字
識字教學比較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教師善動腦筋,也能把枯燥的東西變得生動有趣。如,我在上一節識字課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談談經歷冬天的感覺,順勢把學生引到要學的生字和詞語上。創設情境并適當運用多媒體的輔助,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畫面,來認識、領會每類詞所表達的內容。
字、詞本是抽象的東西,教師把他們放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時,他們便一個個鮮活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它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新課改強調的趣味性、活動性和選擇性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
二、發揮幽默藝術巧激情
教學幽默是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以對學生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教育,培養幽默感和樂觀主義人生觀的教學藝術形式。課堂教學幽默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情節幽默、動作幽默、表情幽默、語言幽默、板書幽默等,要合理、適度地運用幽默藝術,對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學幽默主要的是一種語言行為,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好好地把握。它不僅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提高思維質量,而且,與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相伴而行,使學生產生會心的微笑,獲得美感享受。如,我在教學《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時,當課文結束時,我問學生:“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學生的回答在老師的意料之中。我轉而又詼諧地問:“你希望自己是狐貍還是烏鴉?”如此一來,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答案精彩紛呈。可見,借助幽默語言進行思維訓練是大有成效的。
三、利用板書藝術理文路
板書是符號系統語言,這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也是一門獨特的教學藝術。別出心裁、獨具一格的板書本身就是一幀藝術品,對學生起著獨特的示范作用。隨著現代化教育設施一步步“登堂入室”,這黑板、粉筆的作用已是日漸衰退。但是,板書也好,投影、幻燈、錄像也罷,說到底都不過是一種教學手段,而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才是最根本目的。而我認為,只要能講求板書的藝術性,傳統的教學手段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教師板書要規范,工整清楚,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學生的模仿性極強,當老師板書時,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在寫的時候,學生也會從中受到教育,自己在做作業時也會很認真地對待,這對于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尤其是當一堂課的“起承轉合”正通過板書清晰地體現出來,這無形之中便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一堂課臨近尾聲,師生回首板書巧作總結,其效果恐怕絕不亞于一堂小小的復習課。撇開板書的內容不說,單是這“黑底白字”對學生而言,又是一種活生生而又潛移默化的書寫教育。
2.板書要簡練,集中反應教學的精華,成為“龍之睛,文之魂”,讓學生一目了然。
3.板書要新穎。板書貴在獨創,不照搬照抄參考書或“板書類”教學圖書,而應該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本班學生的實際,不斷推陳出新,使之具有啟發性。既是對所授科學內容的直觀的再現,又是打開學生思維窗戶的鑰匙,化繁為簡,化靜為動,清新悅目,圖文相宜。
四、采用肢體藝術樹信心
“臉是心靈的鏡子”,教師在課堂上保持美好的面部表情,對學生積極的心理影響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1)教師應該是充滿自信:對自己的儀表充滿信心,對自己傳授的教學內容充滿信心,對學生會喜歡自己和自己所講的內容充滿信心。(2)教師的面部語還要隨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的變化而變化。高山流水,月白風清,金戈鐵馬,纖細陰柔;或滿意,或喜悅,或驚訝,或苦惱,或憤激,或昂揚,或羞怯,或恐懼,都要“隨文而變”。
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視線接觸的作用是巨大而強烈的。課堂上我總是用和藹親切的目光主動捕捉學生的視線,讓“陽光普照教室每個角落”,使每個學生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這樣一來,學生也就會努力地表現自己,向老師展現自己更為出色的一面,這樣,師生間形成默契,能相互理解、領會、掌握、溝通、配合,何愁教學內容不能更好的接受。
當人們進行活生生的感情交流時,手勢的重要性會超過語言本身。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加語言力度,強化傳授內容,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一堂富有藝術性的語文課堂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生興趣,把知識信息輕松、愉快而有效地輸入學生的頭腦中,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美的設計,美的氛圍,美的享受,美的汲取,應是教師所追求的一種課堂教學境界。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藝術的殿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