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前,學校自然要進行一次期末考試,這是每一學期順理成章的大事。等成績單一出來,辦公室里,討論最熱烈的自然是你們班有多少個一百分以上的,我們班有多少個。似乎從分數上才能體現一個老師多么優秀,學生多么出色。每遇到此,我總是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真正學會了多少。”我總是經常鼓勵那些平時學習認真因某種原因沒考好而傷心的孩子。
想當初,剛接班時,他們已經是四年級學生了,還不會寫作文,不知道預習,不知道上課如何記筆記。我靜下心來,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預習,分幾步進行,如何把老師講的重點加以整理,如何讀書習作。慢慢地孩子愛上了語文,愛上了習作。不寫不痛快的感覺代替了往日一提筆就頭疼的現象。作為師者的我也感覺到一絲欣慰:孩子們終于會學習了!成績漸漸地提高了,快樂充溢在孩子的心頭。前進這一步,確實艱難,行進路上的苦澀漸漸地被甘甜所替代。雖然成績沒位居年級前茅,這,我們也知足了,畢竟孩子“拼搏”了一把,畢竟嘗到了學語文的甜頭,畢竟悄悄喜歡上了語文課,自己自然也贏得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信賴。
在家長會上,我跟家長也交流了如何看待孩子成績的問題,會后孩子悄悄地給我說:“老師,謝謝你對我們的信任,俺爸媽不再因分數而嘮叨我了,而是幫我分析失敗的原因,我爭取把漏洞補上!”這是家長會產生的效果。
今天讀到慧老師的博文《不要讓孩子考100分》,我深有感觸。“不要考100分”是已故國家著名數學大師、南開大學教授陳省身先生生前給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題詞。
試想,如果教育的目標只鎖定在分數上,僅僅追求分數上的完美,那么學生必然要在知識的細枝末節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長此以往,勢必浪費聰明才智,荒廢了孩子在身體、交往、實踐等能力的發展。
我又讀到報紙上說美國拒絕“高考狀元”的消息,看來人才的培養不在分數高低,重在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智慧能力,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鉆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績,才是在各種考試中勝出的決定性條件。
家長們,老師們,請多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而非分數!
不要讓孩子考100分!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