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電教媒體也逐步走進了語文課堂,融入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成了師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示語文的藝術魅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以至于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它那聲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課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讓語文教學煥發(fā)出奪目的光輝,產生了偉大的藝術魅力。
一、多媒體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工具
記得一位老師曾在他的論文中提出這樣的論斷: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將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如《草原》一課,可利用電教媒體再現課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處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閑的羊兒,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感畫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這樣,情隨境生,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fā)出來。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這樣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tài),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之中。
二、直觀演示,使課堂教學具體、生動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碰到許多抽象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東西。而多媒體的運用就可以使這些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如在講授二年級《曹沖稱象》這一課時,如果只通過課本上的描述,這些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足以理解曹沖稱象的這個過程,而這一段恰好就是本課的重難點。所以,我采用了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可愛的動畫圖象、條理清楚的過程、簡單易懂的語言使很多孩子在這一難點上有了更好的突破。
巧用多媒體,不但可以使抽象的過程具體化,還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如《望廬山瀑布》一詩中所描繪的廬山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教學時,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huán)節(jié),利用錄像分別再現定格畫面。像這樣運用錄像資料來展現其真實畫面,學生能真切地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麗和壯觀,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勢,學生的能力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三、化靜為動,以動激情
小學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用生動的詞語描寫事物的動態(tài),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動詞去體會,這動作的內在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往往很難激起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化靜為動媒體畫面,能增添情感氛圍,以達到情感的傳遞。因為,多媒體可以傳遞情感體驗的各種示范動作與表情動作,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把抽象的、難于理解的動態(tài)描述語言,變得清晰易懂,在形象的基礎上達到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記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用動作媒體再現場面情境,增添情感氛圍,對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激發(fā)情感等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如《飛奪瀘定橋》一文中寫“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從這段“拿、背、帶、冒、攀、沖”幾個動詞中,學生較難領會當年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精神。用現代多媒體創(chuàng)設真實畫面,再現紅軍戰(zhàn)斗場面,紅軍戰(zhàn)士那種干脆利落、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會再現面前,增添了情感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對紅軍戰(zhàn)士的崇敬及對我們現在美好生活的熱愛。
四、利用多媒體,實現感情升華
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fā)學生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語文教學更應引導學生動之以情,悉心品位,達到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中,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情感得以升華。誠然,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能擯棄傳統教學的精華,要把好教材關和學生關,不應只強調手段多樣化,只注重直觀、形象來理解與記憶知識,而忽略了抽象思維,組織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施拉姆說:“只有最恰當的媒體,而沒有最好的媒體。”因此,我們只有把握好不同媒體的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媒體,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五、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再見了,親人》一文,作者以志愿軍的口氣來寫與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志愿軍戰(zhàn)士把朝鮮人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與他們依依惜別,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如果我們的教學也就此收筆,顯然就成了敗筆。我們在這時用多媒體演示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場景,以及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場面,讓學生耳聞目染那扣人心弦的戰(zhàn)斗,那潸然淚下的話別。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為了朝鮮人民,多少志愿軍戰(zhàn)士長眠于朝鮮的土地上。不僅志愿軍戰(zhàn)士視朝鮮人民為親人,朝鮮人民也難以割舍與志愿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火中建立的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科技在不斷地發(fā)展,教學手段也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而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具有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功能。因此,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熟悉教材知識,而且要熟練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有創(chuàng)新精神、科研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知識以一種高效率的途徑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微妙成果。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