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有歡笑、有淚水,這期間給我最大的感受則是充實,它讓我深深地懂得: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班主任,要用一顆愛心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真正感覺到你的心里有他們,你是真正地愛他們的。那樣,他們才會用實際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袁雯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從小就失去媽媽的她與爸爸相依為命,在我們班級的這五年間,都是與爸爸租住在一個小房子里,靠爸爸打零工來生活。即使這樣,但因為有爸爸的陪伴,她也一直生活得很快樂,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她的心里,爸爸是她唯一的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春節剛過,她的爸爸因為觸犯了法律,被關進了監獄。這個小女孩一下子變了:不吃飯,不與任何人接觸,整天哭哭啼啼的,嘴里除了“要見爸爸”,再沒有其他的話了。周圍的鄰居也沒有什么辦法,于是,便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我。我立刻趕到她的家里,推開他們租住的小屋,我驚呆了:房間亂七八糟,暖氣冰涼,碗里的飯菜已經變味了,小袁雯坐在床上看到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摟過孩子,含著眼淚對她說:“不哭,我帶你回家。”
開學了,我給她買了新的學習用品,換了新衣服,并與學校領導商量,讓她免費住在宿舍,免費在食堂吃飯。征得她的同意,我在班級把她家里的情況給同學們說了,讓大家都來關心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我們班級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父母的寵愛,親戚朋友的嬌慣,許多孩子在家里不是蠻橫的小皇帝,就是驕傲的小公主,善于撒嬌取寵,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可是,從那天開始,班級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早晨,袁雯會在書桌了發現酸奶、水果;中午,會有鋼筆、本子;放學時,個子高的同學會主動背起她的書包。為了讓她在休息日不孤單,劉萍同學與家長找到我,讓孩子到她的家里去,給予她父母的愛。漸漸的,袁雯走出了失去爸爸的陰影,教室里,能看到她與同學們說笑,做游戲;課堂上,她舉手發言的次數越來越多;學習困難的同學身邊經常出現她的身影。從她的神態、表情,我看出她的認真投入,也看到了全班學生的那種團結,那種互相幫助。她的作業一天好于一天,學習態度也日趨改變。同時,我又與全班同學溝通,讓所有的孩子有信心,讓她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讓她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人,不再孤單。這學期的養成教育標兵評比,全班一致推選她為小標兵,看到標兵欄上自己的照片,袁雯高興地笑了,笑得那么燦爛、那么開心。我想:她一定是感受到了老師對她善意的幫助,這對于暫時孤單的她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同時更能增強她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當老師的都知道,能把好學生帶得更好,才是稱職的老師,而能把全班同學都帶起來的,才是一個好老師,班級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即使不能把所有的“丑小鴨”都變成“白天鵝”,最起碼也應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美好、學習的快樂。我會繼續用我的真愛帶動全班學生去關心袁雯,告訴她——在這里,你不孤單。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