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說話練習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第一冊開始,不僅在課文里要求訓練說話,而且每個練習中都安排了一課時的口語訓練。
蘇教版教材選編了許多口語交際的文章,如《指路》《做客》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很強的適用性。搞好口語交際的訓練,不僅是蘇教版教材的目的所在,也是促進讀、寫能力提高和思維發展的要求,更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每一個人在社會生存必不可少的技能,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因此,從小抓好口語交際訓練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由于城鄉小學生接觸的環境、父母的素質以及學齡前教育等差異,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見識窄、害羞、拘謹、膽小、交際能力差、土語臟話多、語言干癟、沒有良好的說話習慣、缺乏說話的自信心、語無倫次。別看課后你追我趕大喊大叫,可在正式場合下口語表達能力較差。
通過教學實踐,我對農村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訓練也作了一些嘗試。
一、正確評價,克服膽怯心理
隨著現在電視、電腦的普及,學生已經會說許多話,為什么還膽怯呢?主要是在正式場合下口語交際的訓練太少,害怕自己說錯,說到底,關鍵是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學生自信心的樹立主要是依靠教師和同學們的評價。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好壞的判斷還主要依賴于教師。因此當學生出現緊張的情緒時,教師要用親切熱情的語調說“不要怕,膽子大一些,說錯了也不要緊”;當學生聲音低時要及時地贊揚“你說得挺好,真了不起,大家鼓掌”;當學生說話口齒不清、感到疑惑時,“剛才你說對了,請你再把這個問題說一遍給大家聽”等等,讓學生體會自豪、快樂、驚奇的情感,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愛、可敬的人。
小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是很強的,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微小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對于存在的問題要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要求,加強練習,逐步解決。要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氣氛,留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空間。
二、抓好拼音教學,養成用普通話交際的習慣
農村學生方言重、土語多,學生入學前說了五六年的土語,要想一下轉為普通話有一定的難度,但好在低年級學生語言模式還未定型,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利用好一年級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機會,土語轉為普通話是一定會實現的。
在拼音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錄音、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認真聽,邊聽邊模仿發音。教師必須示范指導,再采取領讀、指讀、用卡片讀、同桌互認互考等形式,進行正音和語言訓練,并要求學生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語句完整。說好普通話是農村學生最難過的一關,他們往往在課堂上說,下課及回家又不說了。因此,教師必須加強督促檢查,要求學生不管在課內還是課外都要堅持使用普通話,采用學生互相監督的辦法,努力使每個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說話習慣。
三、依據課文,模仿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是一種技能、技巧,與體育、音樂一樣,光說不練是沒用的。要練,首先要學會模仿,任何技巧的入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如練字要先臨帖,繪畫要先素描一樣。只有學會了模仿,才會有創造。
蘇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口語交際訓練的體裁,有日常交際的,如《打電話》《做客》;有觀察再現的,如《找春天》;有角色表演的,如《指路》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會學生口語交際的方式、方法、技巧和態度等等。采用多種形式,如錄音、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形象、直觀、逼真地再現課文中口語交際的場面,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然后指導學生練習對話,先自讀練習中的對話材料,弄清問路人和指路人說話的內容,再分角色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和鼓勵。最后指導學生練習表演,讓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模仿人物動作、表情、語言等進行角色表演。學生模仿得有聲有色,而且個個躍躍欲試。
四、創設環境,實戰操練
口語交際在日常生活中是處處都可遇到的,對于低年級學生要多操練,以便使口語交際的形式趨于規范,內容更為豐富。因此教師要及時發現機會、創造機會,組織訓練。如,學習《打電話》一課,我要求每個學生在一個星期內至少要接聽6次電話,并且給教師打1次電話。學生興趣很高,有的與父母商量怎樣給教師打電話,有的還互相通電話,有的一天能給教師打幾次電話。因此,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學生的興趣很容易被調動起來。
再如,學習《找春天》一課,先利用掛圖指導學生說話,然后利用地方優勢,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就算一次春游吧。學生看到柳樹發芽,小草綠了,金黃的迎春花開了,粉紅的桃花開了,路邊不知名的野花也開了,個個開心極了,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回到教室后,我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講給別人聽。我感覺這是入學以來課堂最活躍的一次,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一次。
五、練習比賽,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強、愛表現。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比賽,看誰說得清楚、連貫、內容豐富。這是學生相互學習、相互觀摩的好時機,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好形式。教師要在賽前明確要求,動員學生認真練習做好準備。如,在學習《我愛吃的水果》一課,要求學生回家認真準備,上課時進行比賽,看誰說得好,全班同學都做評委來打分。上課時,學生果然帶來了自己愛吃的水果,爭著上臺說。李強說:“我愛吃的水果是橘子。你看,黃澄澄的、圓溜溜的,真像一個小皮球。剝開橘皮,一瓣瓣月牙似的橘瓣,聚在一起活像個小燈籠。你若掰開一瓣,咬一個洞,一股又酸又甜的橘汁便流進你的嘴里,冷冰冰的,吃下去心里好不痛快!”學生說得具體形象,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其他同學聽得津津有味,個個興趣高漲,思維活躍,都想上臺試一試。
總之,口語交際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只要善于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層次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養成一個良好的說話習慣,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一定能夠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烏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