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語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繪鳳,重在點睛。”“收口”和“點睛”便是結尾的神圣使命。每一堂成功的課,都應該有一個好的結尾,以便對教學內容起到概括梳理、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掌握和運用課堂結尾的藝術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關鍵詞:收口;畫龍點睛;結尾藝術
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教學結尾藝術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畫畫式
小學生雖然生活閱歷不深,但他們愛幻想,在他們稚嫩的心靈里:小鳥會唱歌、小草會跳舞……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形象的畫面,在還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能進行再創造。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造的種子在萌芽。
二、游戲式
小學生上完一節課后,已很疲勞,結尾時應盡量生動活潑一些,可設計一些游戲。如,教完古詩《草》后,問:“小朋友,誰愿意回答,榮就是茂盛。”……這樣的結尾寓教于樂,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其樂無窮。
三、回味式
一堂課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師以其豐富的感情積累和知識底蘊縱情渲染,從而為課堂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筑路架橋。結尾時教師若能把握好時機,用發自內心的情感,圍繞課文的內容創設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收到課雖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四、聯系生活式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它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在教學寓言故事后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刻地體會包含著的深刻道理,聯系實際,舉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印證寓意,說出內心的感受。
五、省略式
筆者認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尾應該是一個能激勵學生思考、探索、想象、聯想、創造的“省略號”,而不應該是“到此止步”的“句號”。
總之,語文課堂結尾形式多種多樣,各具魅力,一個巧妙的結尾,能激活一潭死水,一個巧妙的結尾能激起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一個巧妙的結尾會使一節精彩的語文課變得更完美。所以,語文教師千萬不能忽略語文課的結尾,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結尾,讓我們的語文課更精彩,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