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救贖》寫的是處在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一個花季少女的人生如何曲折的故事。故事情景跌宕,引人遐思。
少女“她”是一個十六歲的高中生,因為父親吸毒而且屢教不改,母親因此不能忍受拋下父女改嫁,好好的家庭從此分崩離析。不堪的家庭背景使“她”的性格變得孤僻而自卑,在生活中處處用敵意和拒絕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個無形的氣場保護自己,容不得外人靠近。只有一個叫顏子愷,她親昵地稱其為“彥”的,同樣處于十六歲花季的男孩兒能夠抵達“她”那有著暗傷的,孤苦無助的心靈。
可以說“她”和“彥”一見鐘情,因為新生報名表上他倆的名字是挨著的。“她”第一眼就看見“彥”的名字,然后才看見自己的名字,從而認定只有“彥”是“她”唯一的救贖。雖然她心里清楚“彥”還沒有救贖“她”的能力,但“她”就象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抓住了“彥”。對“她”有著憐憫之心的“彥”,在“她”悄聲對他說:“彥,我媽今天結婚”時,為自己幫不上她什么忙而傷心難過。
母親改嫁后,父親總是把“她”當出氣筒,毒癮一發作就發瘋似地砸東西,打“她”罵“她”。一個起大風的晚上,因為怕父親又發毒癮,不敢回家的“她”在黑暗中徘徊時,被“彥”看見了。“彥”覺得孤苦無助的“她”實在太可憐了,把她帶去他房里過夜。因為怕父母發現,“彥”從外面將門鎖上,然后從窗戶把“她”拉進屋,讓“她”睡自己的床,自己則趴在書桌上睡,晚上還不時地把被“她”蹬開的被子給“她”蓋好。清晨五點才讓“她”從窗子跳出去,看著“她”柔弱的背影消失在薄霧蒼茫中,“彥”的心是多么疼痛啊。
“她”就象“彥”心中一根毛毛的、細細的刺,時時觸碰著“彥”的心。有時“彥”卷起“她”的袖子撫摸“她”那新傷疊舊傷的胳膊,只有暗自心疼而不敢挺身保護。因為“彥”怕父母責備,怕同學們在背后指指戳戳地傳播流言蜚語。
不敢回家的“她”不忍經常給“彥”添麻煩,無奈之下有時睡酒吧,有時到舞廳陪舞,“她”覺得盡管街上的霓虹流光溢彩,可自己就象一只小老鼠瑟縮在城市腐朽的夜的夾縫中,那些美好、溫暖的東西,距離自己是那樣的遙遠。
“她”流落在娛樂場所,學會了抽煙。被“彥”發現后,憤怒的“彥”揚手給了她一耳光。一向那么憐惜“她”的“彥”的一耳光使“她”迅速向深淵滑落。物質上的困苦、情感上的無助,使她破罐子破摔,投靠了同在娛樂場所消磨無聊時光的離異中年男子“羅”。傍了開帕薩特的“羅”后,“她”抽的煙從辛辣劣質的低檔香煙換成香醇精制的高檔香煙,也不再穿緊裹在身上的破舊衣服。
可“她”心里裝的仍然是“彥”,白天“她”會和“彥”去麥當勞、必勝客之類少男少女們常去的地方,天黑以后就必須回到“羅”身邊,那是一種靈與肉的分裂。“彥”目送“她”坐進“羅”的帕薩特飛馳而去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她”之所以把青春花季交給這個足以作她的父親的中年男人“羅”,只因被貧窮逼得走投無路,“她”想生活下去,“她”多想像所有的有幸福家庭的女孩,享受物質的關懷、情感的關愛。但是處在那種痛苦家庭的“她”只有拿青春賭明天?!八本拖笠恢瓯蝗釉谏衬械闹参?,“她”要頑強地開出藍紫色的詭異的花。
“她”的年輕有時會刺傷日漸衰老的“羅”,但貌似寬厚的“羅”說,只要晚上回到他那里,他就不計較“她”在外邊交朋友。城府很深、無所不能的“羅”給“她”聯系了一所北方的大學,要走的那天,“她”一直站在窗邊盼著“彥”前來道別,可夢想著長大以后要嫁的“彥”卻始終沒有出現。唯一能夠救贖“她”的“彥”又一次在“她”最需要他時放開了手。
“她”到了北方的大學,特立獨行放蕩不羈的行為舉止引得女生們紛紛側目,并有意無意地孤立“她”,使“她”又一次為自己營造了一個無形的氣場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始終無法忘記“她”的“彥”為了能和“她”在一起,在高考志愿上填了“她”所在的那個學校并如愿以償。
到了北方大學,英俊溫和的“彥”成了女生們爭相追捧的對象,一個叫“唐宣”的女孩特別喜歡“彥”,見“彥”矢志不移、癡心不改地追求“她”,很羨慕也很嫉妒“她”,經常有意無意的在“彥”面前說“她”的壞話,“她”卻不僅不計較,仍然我行我素,還叫“彥”以后不要再約“她”。剛讀大四那年,因為“羅”早給“她”把工作找下了,“她”就從學生宿舍搬回“羅”那里。“彥”終于感到自己和“她”的距離已經太遙遠,就象隔著一條深邃寬廣的河,他只能隔河相望,無奈之下和緊追不舍的“唐宣”相好,并且到了談婚論嫁準備婚禮的階段了。
這時的“她”卻出乎意料地只帶上幾件換洗衣服離開了“羅”。得知“她”離開了“羅”,“彥”舊情復萌,借故推延和“唐宣”訂下的婚期,又向“她”重敘舊情?!八庇殖龊跻饬系鼐芙^了“彥”的情誼,決計照顧已經衰老了的“羅”,受到“唐宣”及家人的指責的“彥”這才又和“唐宣”踏上紅地毯。
那一年的年末,“羅”患心肌梗塞死在去醫院的救護車上,死不瞑目的“羅”身旁是嚎啕大哭的“她”。這時的“彥”正和腆著大肚子幸福地依偎在他身旁的“唐宣”在街上走著,突然有輛救護車從他們身旁呼嘯而過,仿佛心靈感應般“彥”的心抽搐了一下,覺得午夜鐘聲中好象“她”在叫自己,但“彥”轉過身去時,后面卻只是一片虛空的黑暗……
《救贖》的作者賈麗是個在校大學生,作品反映的是少男少女之間從朦朧到刻骨銘心的愛情,題材不算新穎,但整篇小說有一種超乎作者那個年齡的、不動聲色的冷峻。雖然場景較多,但敘述上一環扣一環,一點都不顯零亂,使你讀之不能釋手,急于想知道后面的故事發展。因為作者把對人生的理解,對愛情的理解融進一個個真實鮮活的細節中,將對少男少女成長中的迷惘洇浸于字里行間,為讀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我們應該當什么樣的父母,少男少女應該開始什么樣的人生,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帶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也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從整篇小說比喻極少的白描手法,及一個個真實鮮活的細節看來,作者觀察生活是相當細致的,文筆功底也是相當扎實的,比如“……她安靜下來,眼睛里全是恐懼和排斥,她象只小獸一樣站在那里看著他。他的手里有剩余的震痛,不知道下一秒鐘手該放在哪里?!庇直热纭啊换卮?,埋下頭從外套口袋里找出煙盒,ZIPPO火機泛著頹廢的銀鐵光澤,西部懷舊的金屬風格。他伸手拿過她的煙盒,取出一支,放在唇間點燃,濃烈的煙味嗆得他不??人?。她有點吃驚,隨即笑了一下,從他嘴里拿過那支點燃的煙,放到自己的唇間……”
《救贖》譴詞造句準確簡煉,對白精彩,比如“彥”單獨約“羅”的情景。
彥說:“是為了她的事。”
羅優雅地笑了笑,問:“那么,你能給她什么呢?”
“我可以給她干凈的,年輕的愛情?!?/p>
“干凈”這個詞讓羅怔了一下,然后說“你不要忘了她是個無家可歸的人,她的一瓶香水足夠你生活半個月”。
夾敘夾議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比如“……羅第一次發現,原來她真正想要的,自己已經給不起了。他并不是無所不能。沒有人無所不能……”又比如以前“彥”一直堅信愛可以脫離物質,所以這一刻他覺得很沮喪。(因為“羅”能給“她”“蘭蔻”之類的高級化妝品,而“彥”自己即使拼命打工,也只能夠在必勝客點一份比薩或者意大利粉給她)
《救贖》因為結構上的精心布局,形成整體上的和諧。文字干凈利落準確流暢,用很美的語句表達深沉的主題,通篇沒有艱澀難懂的詞句,如:“……有時雙眼倦澀,她抬起頭看著淡藍色的亮而明朗的天,鴿群飛過時在空中留下鴿哨悅耳的余音……”給人一種凄美的享受。
總之,小說《救贖》是一篇難得的好小說,它不光立意深刻而且故事情景跌宕曲折。干凈利落準確貼切的詞句,規范的語言,有關人生哲理的夾敘夾議等等,肯定會吸引讀者,使讀者翻開它后非一口氣讀完不可。
我認為《救贖》的作者賈麗是個有責任感,有憂患意識的年輕人,她真實反映了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一部分思想迷惘的少男少女真實的生活狀況,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在急劇的社會變革中,在新的經濟和生活秩序中人們得找對自己的位置。
我看了這篇令人心尖發疼的小說后,為“她”和“彥”兩個有情人因為各自的處境,最終不能成為眷屬而扼腕嘆息的同時,想起魯迅的吶喊:“救救孩子!”我真誠地把這篇小說推薦給讀者,相信它會得到讀者的喜愛。
(《救贖》刊載于《涼山文學》2005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