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選礦廠粗碎車間協力一組機長蔡少榮,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帶領的小組一年完成技術革新二十幾項,是企業倚重的技術骨干。
常年24小時開機
“守著這一大堆設備,沒有輕松消停的時候。”蔡少榮一邊擦拭著沾滿了機油的手一邊對記者說。
蔡少榮無論去哪兒,摩托車上都帶著扳手、套筒、大錘、焊機、焊線、焊鉗和千斤頂,隨時隨地敲敲打打、查看機器運轉,這已經成了他的標志性動作。
他帶領的協力一組擔負著富礦生產粗碎車間破碎機、板機等系統11臺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因為處于生產加工第一道工序,需要篩選些大塊、粗糙的礦石,所以配以生產的11臺都是些大型、超大型的選礦設備。一年兩次大修或中修,再加上日常維護保養,以及不定期的臨時修理、項目修理,排滿了協力一組的工作日程。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設備故障搶修,我的手機常年24小時開機。”蔡少榮說,只要是破碎機、板機出了故障,他必須二話不說撂下碗筷或從被窩里爬起來,匆忙趕往廠房。
2010年7月的一個晚上,接到故障通知后,蔡少榮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搶修,可由于當時吊車不到位,移動不了300多公斤重的減速器,讓蔡少榮帶領班組骨干搶修工作一度停滯。怎么辦?停工時間越長公司經濟損失就越大。
剛剛才從一臺設備搶修工作下來的蔡少榮,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帶頭捋起袖子用手拉葫蘆將吊裝搶修工作開展了起來。拉、扛、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汗水順著蔡少榮的臉往下淌,而他全然不覺。
9個多小時過去了,故障設備終于恢復了運轉。此時,蔡少榮才發現自己的雙掌已被鋼繩磨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我也要向蔡少榮學習。”
“蔡師傅,您工作這么勤懇,技術又過硬,難道就甘于一輩子當工人,就沒想過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記者問。
“沒有!”蔡少榮回答得很干脆。確實有一些企業相中了他,愿意出高出工資三五倍的薪水挖他去做技術負責人,但他回絕了。
“安心是立足之本,工人就是實實在在干活的,我已經在這里成家立業了,就該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操心大媽”是顆“定心丸”
“小趙,操作時一定小心謹慎,生產安全第一啊……”在車間,蔡少榮不時提醒著大家注意安全。
“機長,你每天都說‘生產安全’,聽得大家耳朵都起繭子了。放心吧,你的‘安全經’我們早就記在心上了。”徒弟曾凡祝說。
聽著師徒兩人的對話,周圍的工友們都笑了起來。
協力一組現有組員15人,按年齡排,蔡少榮算是班組里的年輕人。“他是我們的操心大媽。”在這群老大哥老大姐心中,蔡少榮少年老成。
“因為他火眼金睛,每次開工前誰臉色不好,他都看得出來,并時時‘噓寒問暖’”;“為了提高工友們的技術本領,他經常晚上熬夜起草技術要領、操作規程,白天忙完繁重的工作之后給工人開小灶”;“每年技術比武創先爭優活動中,他總是不放心,非要在車間里摸高爬低親自演練技術動作,常常弄得灰頭土臉,好幾次還從機器上摔下來扭傷了腳”……協力一組的組員們七嘴八舌地炸開了鍋。
“沒辦法,既然當了機長,就要把隊伍帶好。”聽到大家這樣說,蔡少榮有點不好意思。
他告訴記者,在這粉塵多、噪音大、條件簡陋的環境下工作多年,他對機修工人的辛苦深有體會。所以,在幫助組員們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他希望能在生活上多為他們分擔一些。
剛剛過去的春節,他挨家挨戶走訪了這15個班組員工的家,看看大伙兒家里有沒有啥困難。“人心都是肉長的。大家跟著我干活受苦,幫助他們是我的責任,大家團結起來,公司才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蔡少榮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