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特鋼鐵集團公司總裁楊建忠在央視報道《鋼鐵鏈的寒冬法則》中直言不諱地稱如今的鋼鐵市場為“微利年代”,并且道出了申特鋼鐵在微利年代的取勝絕法寶——每個員工省一塊錢。在鋼鐵“寒冬”的微利年代,筆者認為,“摳門”才是硬道理!
申特鋼鐵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私營鋼鐵企業,公司現有員工5000余人,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中國企業五百強”,筆者認為這與申特“每個員工省一塊錢”的“摳門”理念是分不開的,可以說,申特的“摳門”理念成就了申特今天的輝煌。
縱觀大多數成功的企業,都屢試不爽地應用這種取勝法寶。著名企業家牛根生說:摳門才叫企業家,不摳門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牛根生節約的作風滲透到了蒙牛的每一個角落,如蒙牛食堂門口的口號:“如果你打算剩飯,請不要在這里就餐。”企業也因此獲利頗豐。
無獨有偶,成功的企業阿里巴巴,創業10多年來,一直保持節儉習慣,阿里巴巴所有管理者都是很節儉的,坐飛機,很少買頭等艙;打車,也盡量選便宜的,能省則省。不僅如此,阿里巴巴人把這種“摳門”習慣細致到了每一個環節,如在阿里巴巴辦公室門口的復印機上放著一個儲蓄罐,在復印機后面的墻上貼著“公司復印機使用詳細規定和說明”的一張公告:規定個人因私復印每張5分;復印公司內部文件要雙面使用等。
古語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慎思申特、蒙牛、阿里巴巴的“摳門”之道,鋼鐵企業要想度過漫長的鋼鐵“寒冬”,“摳門”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