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但是,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今后我國不僅面臨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約束日益突出的雙重壓力,而且還面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不斷加劇的雙重挑戰。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不利因素逐漸增加,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我們必須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目前,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還面臨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比如,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難度加大。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現象嚴重,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比重僅為48%,中低產田比例高達67%;在糧食播種面積難以擴大的背景下,科技支撐能力不強,成為制約我國糧食增產的根本性因素。
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不動搖,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重點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強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是基礎。要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進一步創新投入機制,拓展投入渠道,建立農業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加大力度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大型灌區、中低產田改造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抗災減災體系,增強農業抗災減災應變能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是關鍵。要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培育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大幅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集成,加強糧食優良品種培育,加大先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建立糧食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加大“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實施力度,加快建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技推廣新格局;以種養能手、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為重點,加快新型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三、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是根本。要完善和強化對種糧農民的各項支持政策,進一步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增加糧食生產直接補貼,適時采取臨時收儲措施。創新糧食補貼方式,抓緊研究與農民水稻等主糧產品種植面積或交售商品糧數量掛鉤的專項直接補貼辦法,建立鼓勵主糧產品生產的政策支持新機制。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提高種糧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力度,建立完善的主產區和主銷區產銷協作和利益協調機制,強化主銷區糧食安全責任。
四、加強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建設是保障。要健全國家糧食儲備體系,優化糧食庫存結構。建立靈活高效的中央儲備糧吞吐輪換機制,有效銜接安全儲糧、儲備輪換與調節市場。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能力,建立基于全球視野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