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原意為“九個村寨的山谷”,以有九個藏族村寨曾在此居住而得名,但如今另一串數字顯得更加意味深長。天氣晴朗時,從四川省成都市坐飛機只需40分鐘就可以到達九寨溝,這片濃蔭遮蔽的山區在3000年前哺育了處于萌芽期的華夏文明,至今還保存著許多罩要遺址。這條長達20英里的“Y”字形山谷位于岷山之中,在山谷的入口處矗立著80余家賓館,每天都有280多輛旅游巴士班車在這里等候搭載約18000名游客并帶他們沿著蜿蜒的公路進入山谷。沿途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五彩斑斕的湖泊,飛流直下的疊瀑,陡峭嶙岣的懸崖,郁郁蔥蔥的楓樹、云杉和竹林。木制的棧道依水而建,環繞著星羅棋布的湖泊和蘆葦叢生的小溪,而旅游巴士會靠站讓乘客下車隨意逛逛,然后這些乘客可以排隊等候另一輛巴士繼續他們的旅程。
由冰川蝕刻而成的兩條峽谷——查洼溝和日則溝交匯形成了典型“U”形谷——樹正谷,其間落差高達10000英尺(約合3048米),這種地貌還可以在九寨溝的“姐妹”公園即美國的約賽米蒂國家公園看到。雖然山谷兩邊的峭壁讓游人望而生畏,但谷底汩汩流淌的五彩湖泊波光粼粼,讓人禁不住俯瞰峭壁之下。盡管這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質構造卻不像西艾拉山脈那樣的花崗巖,而是像美國的落基山脈的海底沉積巖。當水中的碳酸鈣質溶解后,水面經過光線折射就呈現出了翠綠色或藍綠色,亦或倒映出蔚藍色的天空而使水質顯得更加碧藍澄澈。這些湖泊是由山體滑坡堵塞小溪而形成的,但在神話傳說中,掌管天界的女神將艷麗的脂粉掉進了幾個湖里,而其它的湖里則有美人魚游過。湖底的碳酸鈣沉積物有時被人們想象成了各種奇幻的形態,如臥龍等并不真實存在的東西。
旅游巴士路線從峽谷入口處的海拔6000英尺(約合1828米)開始逐漸上升,在諾日朗分岔,那里有一個游客購物中心和一家自助餐廳。隨后,若走左側的岔路,最后將到達一個蜿蜒狹長的荒野湖泊,而右側岔路則通向一片原始森林,最初發現這片森林的伐木工人并沒有揮刀砍伐,而是將它保留了下來。作為中國自然保護區的典范,九寨溝在日漸興盛的伐木業危及到這些原始森林之前,于1992年成功申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自然遺產。
兩條岔道的盡頭都有身著民族服飾的藏民在兜售小飾品和明信片,這里的木板游道環線也比別處的更加蜿蜒曲折。旅游巴士全程經過金鈴海、芳草海、珍珠灘瀑布、箭竹瀑布、五花海和五彩池、火花海、老虎海、盆景灘、天鵝海、犀牛海、雙龍海、蘆葦海、熊貓海以及鏡海。不單是鏡海,其它海中也都倒映著各種動物形狀的云朵以及山崖上的樺樹、柳樹和松樹,還有日出和日落投射在巖石表面和崖壁上絢爛斑斕的色調與光澤。這些湖泊分布在三個碎石坡上,呈現出五種深淺不一的綠。雖然這聽起未有迷信之嫌,但佛教神秘主義——對于許多藏民來說是本教,陰差陽錯地認為這些富含礦物質的五彩湖泊是源自精靈的化身,無論是美人魚還是妖怪,都使這些湖群變得栩栩如生。
景區的一份宣傳單上講述了關于九寨溝產生的傳說。相傳沃洛色嫫山及達戈山上的湖泊群是源于“女山神沃洛色嫫擲下了一面神奇的鏡子,那是山神達戈送給她的定情信物”。然而,這些真正的藏民給出的解釋無疑更具有說服力,湖底向上涌起的碳酸鈣質與相關的光譜結合,賦予了流經此地的水域豐富的色彩。白河奔騰著流過公園的入口,流入白龍河,又注入更為壯麗的嘉陵江,奔流不息的水流最終匯入水系龐大的長江。
九寨溝景區雖然美名遠揚,冰川蝕刻而成的小峽谷內星羅棋布地點綴著五光十色的湖泊,但曾經在這里繁衍生息的憨厚可愛的大熊貓已經幾近絕跡。大熊貓素有“國寶”的美譽,但在20世紀末期,無節制的伐木業和竹林面積的銳減迫使熊貓大批地遷出:不少藏民向我描述過當時大熊貓大量死亡的慘況。大熊貓喜歡半倚半躺著大口咀嚼竹筍,就像海獺懶洋洋地仰臥著嘎吱嘎吱的嚼著軟體動物。對于全世界的動物保護主義者而言,大熊貓已經成為一個廣受喜愛的標志,而它們也面臨著“強盜式貴族”經濟的巨大威脅。如果人類不知道到底應該保護什么,沒有意識到野生動植物和自然美的重要價值,那么保護自然資源仍然只停留在一個新興的概念上。我曾在北京動物園留意到,水槽里沒水可喝的熊明顯很饑渴,高溫天氣里的豺與狼不斷地喘著粗氣,游客們卻似乎沒有絲毫感覺。在成都的公園里的溫室中,啁啾的鳥鳴聲聽起來狂亂而密集,透露出烏群筑巢空間的極度不足。直到最近,中國有關部門才明令禁止在官方的宴席上提供熊掌之類的珍饈美味。但是,法令并不能引申出一套保護自然資源的道德準則。九寨溝的科研主管人員告訴我,他發現在附近的松潘縣仍然有公開販賣雪豹皮的情況。此外,在九寨溝的扎如溝——比樹正溝更為貧窮的地區,那里有兩三只大熊貓的尸骨在公開展賣,從保護區非法采挖藥草賣給游客。
在九寨溝景區內隨處可見的宣傳畫上,大熊貓那雙帶著黑色眼圈的眼睛,看起來卻沒有玩具娃娃那般憨態可掬,而是淚痕斑斑,令人動容。如今,這些野外生存的大熊貓數量正在日漸減少,相比之下,那些按照它們的形象生產的可愛玩具熊貓現在已經批量生產。近年來,數百萬人從車水馬龍、空氣剌鼻的城市來到山明水秀、天空瓦藍的青藏高原,看看純凈閃亮的清泉,和長著七彩羽翼的鳥兒迎著清風翱翔。這些人是響應國家的號召,試圖在這片凈土被破壞之前挽救它。但是,數百萬人蜂擁而來體驗自然的野趣的同時,怎么能夠不破壞它呢?
從前,熊貓的分布范圍延伸至緬甸。如今,動物園里的大熊貓總是懶洋洋地躺著,看起來就像人造景觀上鋪著的一塊毛毯,身上的黑白斑點像是隨手涂鴉上去的,還有點像萬圣節服裝或馬戲團小丑的打扮。而且,它們不像玩具娃娃那樣柔軟可愛,而是牙尖嘴利,明暗不一的毛色也好像傳達了熊貓模棱兩可的特性,既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但又兩者皆有,就像陽光透過森林斑駁地灑落在地上的圖案——成了一件勾起傷心往事的迷彩服,因為它們生活的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
九寨溝星羅棋布的湖泊和錯落有致的瀑布或許能夠保存下來,就像北京的紫禁城具有古代皇室象征的重大價值,用開發九寨溝的旅游業來代替商品出口,從而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這里還是金絲猴、獾豬、麝香鹿、猞猁、麝香貓、小紅熊貓以及獼猴等野生動物僅存的一小片棲息地。我并不是說美國的印第安人或他們的生活環境遭受工業文明的沖擊有多么和緩,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實在過快。中國在名義上有2000多個自然保護區,但是每個保護區都由省級管理,因為中國至今沒有制定國家性的公園管理體系。國家雖然在努力保護這些最原生態的風景,但是這些地區的環境仍然遭到了破壞。現在,九寨溝這種由雪崩造成的水路壩體的兩端正在進行加固,并且從鏡崖邊的藍天停車場可以抄近路到達湖邊。
孤獨是一種近乎退化的快樂,因為現在各種電子娛樂方式可以隨時隨地陪伴我們。然而,正如諺語所說,就算我們生活的地球不是來自上帝的恩賜,我們是否在透支原本屬于子孫后代的地球呢?如果是這樣,我們難道不該留給子孫一個仍然宜居的地球嗎?如果我們認為人類不但比其它任何物種更為優越,而且具有優先權——如果人們只顧自己吃飽喝足,最后當幾乎沒有魚可以捕撈,無路的山脊上沒有了風車,沒有雪地,也沒有草原——那么,那些在意環境的少數人和想逃出臟亂的世界去放松一下的人,也許只能去買安塞爾?亞當斯拍攝的野外風景環繞聲影片,在墻面大的電腦屏幕上播放觀看了。相比這類影片,利用視頻虛擬化技術記錄下的白噪音(諸如海浪聲、雨聲之類有助睡眠的聲音)或許會更加暢銷,事實上,我們很快就會習慣于買這種虛擬的東西了。但是,成群結隊的游人仍然會選擇涌入自然保護區,就像在九寨溝里那樣,踩踏著木板棧道,然后在旅游巴士行程的終點站,從身穿藏族服飾的小販那兒買些小飾品。而陪伴我們的,是那些關在籠子里如同小丑似的、有著老虎一樣偽裝的大熊貓。許多貓科動物因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叢林,被圈養在動物園內進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在四川的原始森林逐漸消失后,大熊貓也面臨著同樣的命運。